【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今年已邁入第十三屆的亞太傳統藝術節,首度以「東亞半月弧—茶‧踏歌‧照葉林」為主題,邀請泰國、日本、濟州島、廣西與台灣等,同屬於該文化生活圈內的國家或地區藝術團體參與,展現東亞半月弧文化帶,共通的常民生活風貌與傳統藝術特徵。
亞太傳統藝術節向以台灣為核心、串連亞太地區傳統藝術文化交流為宗旨,今年活動策展人吳榮順指出,日本民族與人類學者佐佐木高明等人在一九三○年代首度提出「東亞半月弧—照葉樹林文化帶」一詞,這塊月牙型的區域由尼泊爾、東南亞及中國大陸西南,向東延著茶樹的生長,途經台灣至濟州島,終止於日本。
佐佐木高明認為該地區以闊葉林為特有樹種,氣候、地理環境相似,區域內的常民生活與文化有其共通性。
吳榮順表示,希望透過文化跨境和文化共同圈主題,照映出該地區相似卻又各有特色的常民文化生活樣貌。透過這樣共同的主題,大家分享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娛樂,是今年亞太傳統藝術節「茶‧踏歌‧照葉林」設計的主題。
二○一四年亞太傳統藝術節將於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在宜蘭傳藝園區展開,除了串連東亞半月弧前緣的泰國卡倫族、廣西苗族與侗族;中心的台灣排灣族、阿美族、噶瑪蘭族,與後境的韓國濟州島七摩里堂靈登巫儀、日本九州西川流傳統歌舞伎,各自展現拿手的踏歌、情歌對唱與複音藝術。藝術節也同步規畫高腳屋、茶文化、工藝品展示與藝術市集等活動,呈現東亞半月弧照葉樹林文化帶的傳統藝術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