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與大眾結緣,在淨化人心上做點事。」集製作、作曲、唱誦才華於一身的佛曲創作家-黃慧音,表達對自己創作的期許。
近來越來越多的歌手受到佛曲的寧靜吸引,而加入佛曲演唱的行列。黃慧音也在這波演唱佛曲的潮流中,突顯她清新與眾不同的嗓音。
生於馬來西亞太平小鎮一個音樂家庭的黃慧音,外公彈鋼琴,外婆教唱歌,母親則是鋼琴老師。在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中成長,她很自然的學音樂、考取鋼琴文憑,然後開始校園歌曲創作,她後來深受電影「歡顏」、「搭錯車」中的音樂歌曲影響,決心從事音樂創作。
黃慧音開始創作佛曲,是在一九九五年為音樂劇配樂,而認識學電影又是佛教徒的何靈慧,兩人合作出版第一張佛教作品《靈心慧語》,從此與佛曲結下不解之緣;自謙不敢接受佛曲創作家稱號的黃慧音表示,她只是單純想以音樂頌揚佛法的音樂人,走向佛曲創作這條路,她愈走愈歡喜。
從小只會點香拜拜求平安的黃慧音表示,學佛是在佛曲創作後的因緣;她自認學佛尚淺,但希望佛曲可以隨著接觸佛法而日臻圓熟。
黃慧音創作靈感緣自堅定的宗教信仰;「有甚麼靈感比法喜來得更好?」佛教是她的信仰,而音樂是她的嗜好和工作,佛法與音樂的結合,讓她覺得生活中處處都充滿靈感與法喜。
曾經推出多張佛曲專輯,唱誦過《心經》、《大悲咒》等佛曲。黃慧音認為,無論是佛教徒與否,只要能在聽了音樂後感到寧靜、舒服,多一個人平靜下來,沒有去想不好的事,世界就多一分安定;多一百個人平靜,就多一百分安定。
「只想把歌詞的意義用最適合的音符配上,一路創作,卻常有意外的收穫!」在二○○三年香港書展上,一位男士特別去書攤感謝黃慧音,原來這位男士因為離婚而想自殺,卻在聽了她的作品《慈經》之後,決定從新面對人生。
用音樂與佛法結緣的黃慧音表示,未來創作仍會朝著佛教音樂發展;「就算有一天不再有人聽我的作品,但我至少曾經努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