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秀台灣 黃金蝙蝠 樹上的倒吊蓮

文/朱莉雅 圖/林務局 |2014.09.21
2298觀看次
字級
有影秀台灣 黃金蝙蝠 樹上的倒吊蓮 圖/林務局

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前夕,一群神祕的黃金蝙蝠結束冬眠,再度飛到雲林北港附近的大樹上居住,彷彿來為媽祖慶生,當地人多稱牠們「倒吊蓮」、「倒吊龍」、「倒吊鈴」,或乾脆稱牠們「媽祖蝠」,是台灣三十多種蝙蝠當中,最受民眾喜愛的蝙蝠。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真正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學名為「金黃鼠耳蝠」(英文名為Formosa golden bat 或Taiwan golden bat)的黃金蝙蝠,迴異於多數毛色灰黑、喜歡棲息於縫隙與洞穴的蝙蝠,牠的外表金黃亮麗,而且具有不甚畏光的特性,通常棲息於住宅區樹林或屋梁上,因而和一般人類十分親近。

黃金蝙蝠對棲地的忠誠度很高,一旦選定棲息的大樹或屋梁,多半不會移走,而且會在此戀愛、成親、繁衍後代,所以雲嘉南一帶家中大樹棲有黃金蝙蝠的民眾,都稱其為「家蝠」。

然而這些渾身金黃色、討喜又可愛的黃金蝙蝠,如今正面臨存亡時刻。據協助林務局《黃金蝙蝠》紀錄片拍攝的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誠正國小老師張恆嘉表示,數十年前當地尚有上千隻蝙蝠,十年前也還有兩百隻,如今卻僅剩不到五十隻,推估應是大面積地景改變、農藥使用、蝙蝠飲用水源汙染和人為砍樹等因素所致。

張恆嘉指出,在歐洲,所有的蝙蝠都是保育對象,包括飛行、覓食、棲息地點都是保護範圍。對照台灣,現有的三十七種蝙蝠,只有兩種是保育類,該如何搶救黃金蝙蝠,把牠列為保育類動物,應是可行的第一步。

據了解,金黃鼠耳蝠一般以超音波偵測獵物,並以雙翅目、鞘翅目與鱗翅目昆蟲為主食。剛出生兩三個星期的黃金小蝙蝠,個頭較小、身形也較扁,哺育期間,母蝠相當辛苦,忙到沒時間整理毛髮、蓬頭垢面,連睡覺也不得安穩,外出覓食還要帶著小蝙蝠。

《黃金蝙蝠》導演張博鈞特別在影片中運用旋轉的拍攝方式,讓觀眾可以看到黃金蝙蝠高掛樹梢360度的感覺,以及蝙蝠的角度視覺。影片從頭到尾沒有打燈拍攝,在晨昏餘光下,往往只有五分鐘的時間搶拍,東亞家蝠空中追蛾和水池喝水的精采畫面。

想認識這群「沒有聲音的朋友」嗎?請上林務局網站查詢第三屆「有影秀台灣」生態影展中《黃金蝙蝠》影片的播放時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