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秀台灣 生態紀錄片 深探台灣之美

文/蘇林 |2014.09.14
1953觀看次
字級
藉由精采的生態影片,認識隱身在山林、海底的動物朋友。圖/林務局

文/蘇林

台灣最在地的生態紀錄影片嘉年華會「有影秀台灣」,即日起至十月十九日止,在全台二十個縣市的五十四個場地,合計播映五二○○場次,想一口氣認識台灣隱藏在各角落的美麗動植物,千萬別錯過此一良機!

台灣生態全球注目

以台灣生態為主題的這項影展,林務局已主辦第七年,所展出的影片全部都是由國內專業團隊攝製,水準堪比Discovery頻道及動物星球頻道,更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大獎。配合影片播映,並在各地陳列展示蜂鷹、帝雉、飛鼠、大型虎頭蜂窩巢、長腳胡蜂蜂窩、胡蜂數隻等標本及白海豚模型,展現台灣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今年展出的四十部影片中,《恐怖者的恐懼—赤尾青竹絲生態紀錄影片》、《蝸牛與鈍頭蛇》、《里山台灣.滄海桑田桃花源》等三部是全新發表,另外,《白海豚練習曲》、《九九蜂鷹》、《逐鹿蹤源2—生命的脈動》、《戀戀火金姑》、《大雪山王者—黑長尾雉》、《飛鼠樂園—頂笨仔聚落飛鼠保育全紀錄》與《繽紛台灣再發現》等七部影片,曾獲得國際相關影展獎勵及國家出版獎、金鐘獎肯定。

見證蛇類奮力求生

新發表的三部影片中,由紀錄片導演江國賓拍攝的赤尾青竹絲生態紀錄影片,追蹤拍攝在人們眼中極具威脅性的毒蛇赤尾青竹絲,片中的青竹絲,有著鮮豔的顏色,冷冽的眼神,抖動的蛇信,凶暴的毒牙……但卻很少人看見牠們強硬武裝外表背後的生存憂懼與纖弱。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棲地不斷緊縮下,其實青竹絲已陷入物種消失的困境!

而拍攝《蝸牛與鈍頭蛇》的導演徐建國更發現,大自然中的食物鏈雖然殘酷,但也因此讓物種不斷進化。以鈍頭蛇為例,為了更有效率取食右旋型蝸牛,牠們演化成右撇子掠食者,有趣的是,因為右撇子天敵的選汰壓力,蝸牛竟演化突變生出左旋型蝸牛,讓存活率大為增高,從影片中,可以看出蝸牛與鈍頭蛇兩者間有趣的生存策略。

滾燙溫泉中的怪蟹

而去年推出的《熱鍋邊的螃蟹》,則介紹生長於宜蘭龜山島的台灣特有種生物「烏龜怪方蟹」,這些人類不可食用的有毒螃蟹,不像一般螃蟹畏懼熱湯熱氣,反而習慣生活在充滿硫磺結晶、攝氏高達一四○度的溫泉裡,是全球極為少見的生態體系。

據了解,台灣龜山島海域的海

底火山,有許多淺海熱噴

口至今還在噴發,隨時會噴出高溫硫磺煙柱和有毒火山氣體,水溫高達140℃,PH值介於1到4之間,是酸度極高的溫泉,但在此劇毒環境中,竟有數量龐大的烏龜怪方蟹棲息在硫磺純度高達99.5%的洞穴和縫隙中,靠著吃宛如海洋飄雪般被燙死的浮游生物維生,這種機會主義的覓食行為,在當今其他海底熱泉生物的研究中均不曾發現,堪稱全球海底熱泉生物首見!

拍攝過程吃盡苦頭

導演林裕翔花了二年多的時間,潛入三十公尺深的龜山島海域對烏龜怪方蟹進行拍攝,因海水溫度高,還有潮流問題,再加上扛著重達五、六十公斤的高畫質HD攝影機器,影像拍攝難度相當高,不過當看到台灣獨特的海底活火山地形、海底熱泉生物棲息環境,以及烏龜怪方蟹群湧出的那刻,拍攝團隊直呼:「真的很美!」

除了公開播映外,農委會林務局亦首度捐贈二十套「2014台灣生態紀錄片合輯」予國家圖書館,由國圖轉贈美、日、英、法、德、韓等國之國家與學術圖書館,以及分布於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拉脫維亞、越南、馬來西亞等海外的台灣漢學資源中心共同典藏。

這是台灣生態紀錄片首次贈予國際學術單位永久典藏,將有助於使台灣的豐富地貌與多元物種展現於國際學術殿堂內,對於努力推動台灣生態保育紀錄的工作者是一大鼓勵,更可大幅提升台灣致力於生態保育、記錄物種傳衍上的能見度。

活動預告

新竹林管處將於9月16日及25日下午1:30,辦理「2014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系列影片播映及映後與導演座談。洽詢電話03-5224163分機13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