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偏鄉孩子要翻身,得靠學校教師先用心。」屏東縣教育處長顏慶祥昨表示,偏鄉地區資源缺乏,得靠家長與教師同心協力,加強孩子一技之長與外語能力,雙管齊下才能讓偏鄉孩子靠教育翻轉人生。
顏慶祥說,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目的是多元學習,學校就須提前準備,讓家長了解何謂多元入學、何謂適性揚才,即使學生學科成績好,但不代表一定要升學讀高中,「成績不是指標,性向才是指標。」
例如屏東縣南榮國中採取多元社團,讓國中生探索自己潛能;屏縣佳冬國中則透過一對一輔導,協助學生勇敢追夢,朝自己的興趣進修。
南榮國中校長張顥騰說,校內有二十三種社團,包括管樂、旗隊、舞蹈、合唱、柔道等,且不分年級教學,讓國中生自行探索潛能。他說,跨年級的才藝教學方式,對教師來說是挑戰,但對學生而言,卻是興趣探索的一部分,而非按照傳統學科分數決定未來走向。
此外,外語能力能讓偏鄉學生和世界接軌,因此,南榮國中成立南台灣第一座英語村,結合機場、銀行等情境,並有八名外籍義工在場,提供學生每周二至三次英語練習,國二生王姵雯說,不喜歡死板的教科書學習,透過角色扮演,可以自然地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