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 行走 馬大謝川成研究 大馬詩人溫任平

李瑞騰 |2014.09.10
1856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上旬,我到福州參加一場研討會,會後飛深圳,過羅湖到沙田中文大學。當晚,在黃維樑教授府上見到從馬來西亞來港訪問的謝川成兄。爾後的二十年間,偶有會面,常是公開的學術會議場合,難有深談的機會;近歲,他幾度來台蒐集資料,有一次且經由我的安排住進我學校的招待所,總算有了比較多的交談。

川成寫詩,為馬華重要現代詩社天狼星的成員,是帶頭大哥溫任平的學生,對溫老師執禮甚恭,頗有古風。他也寫現代詩評論,但不以學院為活動場,而在詩壇;在馬來亞大學,他是應用語言學中文專業,研究《論語》及儒家。

初識時,川成以所著《現代詩詮釋》(吉隆坡:天狼星出版社,一九八一)相贈,讓我驚喜,喜的是得遇說詩人,驚的是我稍後於他一年出版我第一本現代詩評論集《詩的詮釋》(台北:時報文化,一九八二)。那時我剛因緣闖入新馬華文文學領域,重點在新加坡(我協助柏楊於一九八二年編成《新加坡共合國華文文學選集》),尚未深入馬華,所見有限,完全不知道川成已用「詮釋」概念來面對現代詩,還好我是一轉念,沒用「現代」詩,否則難託雷同之嫌。

我經由學習,理解「文學批評」理應可區分成「批評理論」和「實際批評」,而「實際批評」應包含二個不同層面,一是「詮釋」,一是「評價」;但真正的作業卻很難分得那麼清楚。一九七六年,我在華岡讀中文系碩士班,開始詮釋現代詩作,稍後在張默主編的《中華文藝》上寫「詩的詮釋」專欄,在觀念上給我啟發,最直接最重要的正是溫任平老師。

一九七六年十月,瘂弦和梅新主編的《詩學》第二輯刊出溫任平〈致瘂弦書〉(寫於一九七五年十月),該文的副題即「談詩的詮釋」,內文將詩的詮釋略分四類:(一)逐字逐句詮釋一首詩;(二)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詮釋一首詩;(三)抓住一首詩的某個最顯著的特徵,或某種特長加以申論;(四)與另一首風格近似,或完全迥異的詩作一比較。從理論到方法,並舉例以證,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樣的「開破」(如老師父對弟子的「開示」)是有用的,讓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我看溫老師在為川成的《現代詩詮釋》寫序時,黽勉有加,我確定川成在現代詩詮釋上得溫老師啟示者甚多,但那時他在馬大讀中英文雙修,才大二,真是英雄出少年。他其後穩健發展,一邊創作,一邊評論,同時也和我一樣在高校從事教研,也參與文學公共事務,二○○四年主編完成《馬華文學大系‧評論》(一九六五—一九九六),說明他兼具學術力和文學力。

他將長期以來陸續撰寫的有關溫老師的論述文字,整編成《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的創辦者:溫任平研究》,將在台灣出版,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我曾仔細拜讀溫老師偉著,總被他的字裡行間所流瀉出來的人文輝光深深感動,今川成以一本專書觀其詩、論其散文、析其序文,然後綜論其「對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的貢獻」及其「文字事功」, 有大視野,又能微視其文本之細部構成。我祝賀川成之書成,也為溫老師感到高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