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思考 從10元紙鈔到硬幣

杜憲昌 |2014.09.08
6702觀看次
字級
民國三十五年的舊台幣10元鈔。圖/記者杜憲昌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日前某知名餐廳舉辦周年慶活動,只要持民國九十三年的十元硬幣就可免費享用套餐一份。一時之間,十元硬幣成了搶手貨,大家拚命翻存錢筒,銀行也湧現兌幣人潮。網路論壇熱烈討論,「九十三年十元硬幣」亦成搜尋的熱門關鍵字,甚至有人留言:「經此突然發現,原來對自己國家的錢幣不太了解。」

事實上,貨幣鈔券也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一部分。藉這個機會,不妨來認識一下台灣的貨幣。

舊台幣

在陸印製運送來台

台灣目前使用的法定貨幣是「新台幣」,至於「舊台幣」指的是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開始發行的台幣。而「新台幣」則是於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六月十五日省政府公布「新台幣發行辦法」後,開始發行的法定貨幣。

雖然「舊台幣」名義上由台灣銀行發行,但初期卻是委託中國大陸上海「中央印製廠」印製,再運送來台;直到三十七年才由台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在台印製。舊台幣共發行過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以及一萬元八種面額紙鈔,圖案正面是國父像、台灣銀行以及台灣島上印大寫中文鈔票面額,背面中央是鄭成功與荷蘭的海戰圖,兩旁則分別有阿拉伯數字的鈔票面額。

而新台幣發行至今,則有幾項比較明顯的變化,包括為因應金門、馬祖、大陳島等戰地的特殊需要,曾經發行限定這些地區的流通券,之後則分別因為撤離以及解嚴等因素取消。

另外,政府在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一日訂頒「中央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將新台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並停止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此後新台幣鈔面上的「台灣銀行」字樣即改為「中央銀行」。

而九十年製版的二千元鈔,正面圖案是中華衛星一號,背面南湖大山和櫻花鉤吻鮭,則是首度非採元首肖像的設計。

流通幣

依市場需求量發行

相對於紙鈔,三十八年遷台後,政府才開始新台幣硬幣的發行。至今共發行過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以及五十元等幣值硬幣。

依其發行目的,硬幣又可分為流通幣、紀念流通幣與紀念幣三種。流通幣的發行是依照市場需求量,紀念流通幣和紀念幣則是為了特定節日或目的所發行,有限量,也有面額,都可流通使用。但由於限量、材質等關係,民眾購買紀念幣除了紀念性,還有增值空間。一般來說,不會把紀念幣拿來流通使用。

一般流通幣和硬幣主要以銅、鎳、鋁等金屬鑄造,紀念幣則多以金、銀等較貴金屬鑄造。央行官員說,民眾較熟悉的生肖紀念幣,是以套幣形式發行,包括一枚生肖幣和數枚流通幣。比較特殊的是,一般流通幣都是機器鑄造,套幣裡的流通幣則是手工鑄造。而從民國八十二年(雞年)開始發行,生肖套幣至今已發行第二輪。

機器壓印

硬幣顯示製造年份

由於紙鈔是製版印刷,所以只在鈔票背面印有製版年份,沒有發行或印製年份。例如現行的一百元鈔,從民國九十年開始發行,即使是今年印製的新鈔,鈔面上也同樣印「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製版」字樣。但紀念性的流通鈔券是另外製版,如慶祝建國百年的百元鈔,紙鈔背面的年份則是印「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字樣。

而硬幣是用機器壓印,幣面會顯示鑄造年份。例如現行的五元流通幣民國七十年開始發行,七十至七十三、七十八、七十九、九十七,及九十九至一○三等年份都曾鑄造,因此市面上有不同年份的五元硬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