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政策 顧年輕人不忘老人

張勳慶(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2014.09.01
1350觀看次
字級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日前提出住宅政見,除了任期(假設當選)內公營住宅存量要達二萬戶,更提到要把第一殯儀館遷往山豬窟垃圾場旁,北市中心便可多出二公頃土地興建住宅。

這個政策表面上看來,可移除都會人不愛的建物,又可讓中下階層在交通便利地段有房可住,但事情應沒那麼簡單。

台北地區早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結構,位於辛亥隧道旁的二殯,要排個禮廳辦告別式是需要長時間。試問在雙北市要興建現代化殯儀館,屢遭當地居民抵制,一殯遷走這段空檔又當如何,而山豬窟周邊到底是否合宜興建也有待觀察。

在寸土寸金北市中心地區興建公有住宅或合宜住宅,更當從整體來考量。若在少子化和人口負成長是可預期下,現有的學校用地或編列為學校、機關用土地,是不是該改建成住宅呢?

住宅裡中主要成員是人,那應當從人的結構和變動上去思考政策和土地利用,最不該是挖東牆去補西牆,又或者目光只看到年輕族群。

也應規畫出從醫療到養身,從日常照顧到老有所終又有尊嚴的老人居住所在。台灣目前能稱得上照料長者的良善又達一定品質住所,都是財團經營。

進駐除了要排隊,更得按月付得起二到三萬元租金,有時還規定得有自理能力,請問有此財力有幾人?

在高房價下無力購屋苦悶,這樣只會把住宅政策淪為一時討好工具,有時還未必人家肯賞光(一殯土地上蓋的房子在人心中暫時難以接受)。

台北市要成為人性化都市,新市長可得更多費心思,才不會囫圇吞棗。

張勳慶(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