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署發布「青年活動中心住宿辦法」,規定四十歲以上、非與學生或青年同行的民眾,未來不能入住各地的青年活動中心。
國內各地青年活動中心環境清幽、物美價廉,始終吸引為數眾多的背包客及退休人員的青睞。
如今青年署對四十歲以上非與學生或青年同行的民眾敬謝不敏。如果是著眼於「青年」兩字所致,那麼「國軍英雄館」是否也意味只有「國軍」和「英雄」才能入住?
如果是因「物美價廉」產生僧多粥少情事,所以必須管控,那麼除非教育部有足夠的法理和數據支撐,否則民眾依「使用者付費」原則平等使用,誰曰不宜?
據我觀察,各地青年活動中心到非假日常有不少空房,適可提供給背包客或退休人員消費,如今卻將生意拒於門外,負責經營的救國團可能要設法開闢財源以補足缺口,這般決策邏輯,非尋常人所能參透。
鹿鳴(高雄市/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