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行天宮從昨天起不再設置香爐及供桌,引發各界討論,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在市政會議上肯定行天宮的做法,並表示新北市將「逐步」推動撤香爐、供品的環保觀念,新北道教總會表示,支持用香減量,從三炷香改為一炷、供品節約,但要求全面撤除「不可能」。
「拜拜出來,全身要有香的味道才有感覺。」板橋慈惠宮信徒王添福表示,撤香爐是名義上的環保,拜神就是要透過香煙裊裊,才能傳遞給神明,雙手合十只是禮儀,除非道行夠深才能把想法傳遞給神明,如今撤香爐、撤供品,乾脆把神像也撤掉,心中有神即可,廟也別建了。
慈惠宮公關組長陳俊來認為,拿香拜佛已流傳千年,信徒早已根深柢固,很難說改就改;但廟裡一個月消耗九萬炷香,可接受使用較短的香慢慢取代。
新北市道教會總幹事楊淑玲曾看過乩童長時間使用香灰起乩,最後罹癌過世。她認為,既然政府開始重視香的環保,也希望政府能把關香的品質,也許可以從香的氣味著手,漸漸讓民眾可以接受,沒有香味的香爐,如同環保金紙較一般金紙薄的方式慢慢推動。
新北市環保局空品科長孫忠偉指出,中研院日前曾公布一份資料,每逢初一、十五,廟宇排放的細懸浮微粒PM2.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近兩倍,人體吸收過多恐有罹癌風險。過去推動集中燒紙錢時,曾找來法鼓山、承天禪寺等大廟響應,從宗教的力量維護環境,如今行天宮的恩主公都擲筊同意,未來將會借用行天宮成功的經驗,推動撤香爐的觀念。
朱立倫希望未來透過「教育」的方式,讓新北市也能響應行天宮的作為;民政局長江俊霆回應,環保局若需要與廟宇協調,一定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