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末端如蠍尾螫鉤的雄斑蠍蛉。
腹部末端逐漸扁縮的雌斑蠍蛉,正在偷吃蜘蛛獵物。
文與圖/孫淑姿
斑蠍蛉,頭部褐色,胸、腹淡褐色,前胸背板側邊具黑色縱斑,翅膀透明,布有黑色斑紋。第一眼見到蠍蛉時,通常會覺得牠們長相奇怪,因為牠們有一付鳥喙般的長吻,吻端具備了咀嚼式的口器。
而蠍蛉雄蟲腹部末端膨大如蠍子的螫鉤並向上揚起,所以蠍蛉又稱作「舉尾蟲」,「蠍」蛉之名也由此得來。不過這是雄蟲的交尾器,不會螫人,更無毒性,大家不必害怕。雌蟲腹部末端則逐漸扁縮,這是雌蟲和雄蟲外型的最大差異。
牠們喜歡在林蔭下等略陰暗潮濕的環境活動,雜食性,花粉、活的及死的小昆蟲都吃,連蜘蛛辛苦結網捕到的獵物也敢偷吃,據說蠍蛉會吐出特殊液體保護自己不被蜘蛛網黏住,圖片中這隻雌斑蠍蛉正用長吻鑽進一隻落網毛蟲體內享用大餐,不過進食過程中並未見到蜘蛛出面奪回的爭鬥畫面。
依據台灣物種名錄(TaiBNET),台灣的蠍蛉科有二屬四十二種,特別的是,其中四十七種屬於台灣特有。各種蠍蛉型態大致相似,翅膀上的斑紋則是種別的主要辨識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