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上周六記者林上祚的半版報導再次提醒我們。大多數有線電視系統的毛利至少都有四成,然而,外商控制的系統台併購後,從二○○八年起,帳面屢屢虧損,真怪。
帳目虧損,若非無須繳稅,就是國人得到的稅賦缺金少銀。袖裡乾坤,資本無分內外,都有兩本帳、都有不肖成分,無意誠實申報。
怎麼辦,可以假戲真作,成人之美。既然有線外商想要賠錢,就請越俎代庖,錦囊妙計信手拈來。
系統業者荷包飽滿,偏偏觀眾眼福全無,節目質量乏善可陳。第一招因此是主動捐獻百分之二十毛利,一年可能有六十億?用來改善電視劇與新聞,這是觀眾最常看的電視內容。三十億製作電視劇,一集五百萬,年得六十集,周播兩集,第一年僅敷八個月使用,第二年起重播半數,就可每周有精緻並且變化多端的劇情出現在國人眼前,從編劇、演員、導演到其他線上線下影音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必將大有改善,假以十年,福爾摩沙的文化必有可觀,向上轉變若不明顯,那就怪了。太多題材從此入鏡,鄭成功與柳如是的稗官野史、林爽文起義與清朝第一大規模閹童案、即將百年的最大抗日與傷亡之台南焦吧哖事件,國人的歷史意識油然滋生;一九四九年國府來台演變至今的兩岸關係與情懷,林家血案及江南與陳文成命案上接白色恐怖下銜轉型正義等主題…另有光明與溫暖的故事,當代生活取材不盡。
另三十億用在新聞。增聘記者與相應配合人員與器材設備,十億,另二十億與現有八家新聞頻道東主協商。八家新聞頻道年度盈餘假設有二十億,系統業者可以直接致贈,讓東主放棄指揮旗下記者的權力,改由數百位記者成立團隊,自主管理,另加必要的外力進入參詳。自今而後,新聞類型四分。無厘頭雞毛蒜皮僅居其一,其餘依長度三分:兩分鐘以內、二到五分鐘,以及六至十分鐘;國際一半,國內一半,中美日亞占三分之一,其他國家六分之一。這個作法好處很多。記者重拾職業尊嚴,涵養編採能力,工作不再異化,只能叫好,必定支持。老闆不勞而獲,不再招惹國人嫌惡,反而得到敬重,不會不滿。電視搖身一變,停止愚民,反成空中大學,觀眾觀看電視新聞,通曉國內外大事,眼界大開。
第二計是鼓勵所有新聞頻道上架中華電信MOD。目前,有線台不願以鄰為壑,認為這些新聞有損人心,執意獨攬,不肯放行。這種毒害一身承擔的氣魄很好,但採用第一招之後,新聞不再是公害,是公共之善,那麼獨樂樂不如眾樂樂,MOD百多萬收視戶也要享受雨露均沾的幸福。
第三招是撿現成,玉成其事。台灣有很多業餘,但頗見關注各種事務的人才,是否以公民記者相稱事小,他們貢獻社會之心可嘉。怎麼鼓勵?有線業者可以再提十億,讓各種獨立傳媒人才結合,製作多種影音圖文內容,國會頻道、各級政府共用頻道、各級教育機構共用頻道…就能出現。
七捏八掐,用了這七十億,有線系統還是賠不了錢,看來玉成有線的虧損心願真難。政府乾脆自己來,「大」學頂尖十年千億、治「水」八年八百億,一事無成,何不移轉「大水」預算三成五到電視,不讓好事只落有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