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曉明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髮乘夜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詩特有的美學,是「興象」。
興象的一個意義,即「有感應」,即對於事物有著真切親密的接觸。
我們看這首小詩,中間「散髮乘夜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四句,人與自然非常親近,身體、聽覺、嗅覺,有機融合在一起。是詩思的自然化,又是自然物的生命化。
首二句的「忽」、「漸」,也寫出人的感覺;「西」、「東」則分明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前人評曰「清曠」,是大自然、身體、神思的清曠。
最後寫出了欲將此清曠的美好,與友人分享,終於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和諧之美,轉而為人心與人心的和諧之美。
(摘自龍圖騰《唐宋詩一 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