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進時尚潮流 佛具也飆文創風

林洛瀅 |2014.08.14
5231觀看次
字級
錦龍繡莊第二代掌門黃建銘。 圖/記者邱麗玥
佛具有時給人神聖不可侵犯的距離感,今年「佛具文化節」中也推出「佛心來著」、「善心長存」紙膠帶、文昌筆吊飾等文創商品,拉攏年輕族群。圖/中央社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艋舺龍山寺香火鼎盛,成就西園路一段「台北第一條佛具街」美名,台北佛具公會定十六、十七日在佛具街推出「佛具經典‧百年傳承─台北市佛具產業文化節」,邀請百年老字號龍山佛具店、手工製作的錦龍繡莊等二十餘家店,以及國寶級雕刻大師黃炳輝、李子旺現場示範佛像雕工、耗時三天完成的一百五十公分高的關公塑像,希望佛具在傳統工藝之外,也能融入現代藝術風格,走進當代日常生活之中。

為突破新世代年輕人對佛具的陌生感,主辦單位特別安排達人講述「拜拜」習俗趣味典故,還有小沙彌木椅彩繪、人偶紙黏土捏塑、木雕拼貼等DIY活動,而且集滿印章兌換商圈專屬文創商品「眾神保庇紙膠帶」,讓宗教吹起「文創風」。

台北佛具公會理事長張振華指出,西園路一段是龍山寺朝聖必經之路,民國七○年代,萬華區佛具街最巔峰時期,許多福州派雕刻師前來創業,還有製香金紙店鋪、佛具店逐漸成立,店家會焚香供佛,加上木雕師傅雕刻各類佛具,街道瀰漫陣陣清香,「佛具產業是一個不會消失行業,因為宗教信仰會一直存在,但是就像所有文化一樣,必須要因應現代生活而有所轉變,才能讓信仰、佛具成為生活化的東西」。

佛具的需求,除了宮廟、寺院,早年各家族廳堂象徵家族信仰與團結力,內部會陳設佛桌、觀音菩薩、神明、祖先牌位、茶几、花瓶、八仙桌與椅子,如果有重要議事、提親迎娶,成員就會聚集廳堂共同研商。

黃炳輝表示,雕刻佛菩薩與神尊造像,雖然重視神韻與整體彩繪,但更重要的是讓人心生歡喜,台灣經濟尚未發達時代,民眾住家祀奉神像,只用幾片木板直接裝訂牆面,經濟起飛後,佛具需求大量增加,雕工講求氣派、華麗,新世代民眾崇尚簡約、藝術生活化美學風潮,佛具轉為小而精製,比起佛像或神像外型美觀,更著重意境呈現。

專做手工刺繡神衣的錦龍繡莊老闆娘林于惠表示,錦龍繡莊傳承第二代,堅持古法用一針一線縫製,兒子黃建銘接棒負責打稿設計,運用多樣刺繡技法,客製化手工刺繡,雖然約一公尺長的布,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刺繡,相當費工,但是卻能讓吉祥紋飾圖騰更活潑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