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雋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湖南省瀏陽市洞陽觀附設「洞陽書院」日前揭牌,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獲選首任院長。湖南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大陸有三十六小洞天,湖南境內就有七處,瀏陽洞陽山是其一,隋煬帝敕封為「洞陽書潭之府」,現存隱真觀古蹟。
瀏陽洞陽山(今黑麋峰)主峰海拔五百九十多公尺,以人文鼎盛著稱。唐時在山頂建有道觀,明萬曆四年(一五七六)改建成佛山黑糜古剎,唐高僧及書法家懷素、明正德皇帝曾蒞臨遊歷,至今墨蹟猶存。
據傳呂洞賓曾入山修道,今有「壽」字石刻、洞賓崖等十餘處呂仙遺跡,故道家稱此山為洞陽山,還有劉仙姑梳粧台、司雨之神周公真人塑像等,舊誌稱洞陽山為「仙靈之窟宅也」。
隱真觀位在洞陽鎮觀前村,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六世紀中),相傳隋時甯、劉二真人在此得道,被隋煬帝敕封為道教法門聖地,洞陽山被封為第二十四洞天。藥王孫思邈曾在此觀中歸隱,留下九溪洞等諸多傳說。唐朝道教宗師司馬承禎在其著作《天地宮府圖》中,提到三十六洞天,關於洞陽山的描述是:「第二十四洞陽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
在洞陽山千餘年的道教文化發展中,歷代道士在齋醮法事(祈福、超度等道教科儀)時,也創作、傳承了獨特的洞陽山道教音樂,可望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