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張小姐夏天喜歡吃芒果、荔枝等水果,天氣變化大,她起床鼻子就開始噴嚏、鼻水不止,身上還冒出一點一點紅狀的風疹,愈抓愈養。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廖振羽指出,張小姐屬過敏體質,這類病患常見呼吸道過敏症狀,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常合併皮膚過敏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尤其接觸「發物」後,容易誘發皮膚過敏。常見發物有,甲殼類海鮮(蝦、蟹)、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
飲食誘發的急性皮膚過敏,要避免搔抓,以免造成皮膚傷口,讓搔癢感更加嚴重。廖振羽建議,皮膚過敏發作可局部冰敷降低癢感,以低溫水洗澡,避免到悶熱場所。平常養成記錄「飲食日誌」,能了解自我過敏物質,皮膚過敏症狀持久不好,或同時誘發氣喘、呼吸道腫脹、呼吸困難,應立刻就醫。
搭配中藥茶飲及穴位按摩,也可緩解搔癢症狀,廖振羽指出,茶飲包含:防風3g、連翹2g、麥門冬6g、大黃2g、甘草6g,加入五百至八百西西水中煮沸,再加入薄荷2g,小火煮三至五分鐘,過濾藥渣,放涼即可飲用。若容易腹瀉,大黃劑量減為1g。穴位按摩也是保健方法,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穴、內關穴、血海穴、百蟲穴及三陰交等,各穴位按壓一至二分鐘,一天做二到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