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美 河南民俗藝術登台

 |2014.08.07
1615觀看次
字級
泥塑傳承人—王學鋒的工作照。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
洛陽三彩藝術〈唐韻〉。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

【本報高雄訊】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將於八月九日至十月十九日舉辦「河南民俗藝術展演」系列活動,包括: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河南雜技特演、黃河孕育的古文、中華文字展及千年文化、中華古代書院教育展,民眾可在有動有靜的精采活動中,飽覽河南中原文化之美。

為了讓導覽人員熟悉展演內容,佛館日前邀請擅長「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郭耿甫分享「當文化遺產遇見非物質」。

「『非物質遺產』講的不是兩種對應的世界,是除了物質之外的世界。」擁有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學歷的郭耿甫指出,聯合國一九五九年主動發起保存歷史遺跡,才有產生「文化遺產」這個新的名詞,直到一九七二年,才在一個保護世界文化的自然遺產公約中,區分「文化遺產」跟「自然遺產」。

目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來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人熟知的有埃及金字塔、羅馬競技場、法國大餐、pizza,與中國有關的包括萬里長城、書法、端午節、剪紙、篆刻、媽祖信仰、崑曲、古琴、京劇、中醫針灸等等,「其實像台灣的宋江陣、鹽水蜂炮、頭城搶孤、豐年祭、矮靈祭等,都是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郭耿甫指出,河南省是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傳承區和主要發祥地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以少林功夫、太極拳、豫劇、鈞瓷燒製技藝、汝瓷燒製技藝、大相國寺梵樂、馬街書會、朱仙鎮木版年畫等項目為代表。

佛館將於八月九日至十七日舉行「河南民俗藝術展演」,邀請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佛館禮敬大廳一樓、本館一樓與二樓,表演朱仙鎮木版年畫、泥塑(浚縣泥咕咕)、剪紙(輝縣剪紙)、汴繡、烙畫、汝瓷燒製技藝等十一項河南傳統民俗藝術。

此外,本館大覺堂也將會有河南雜技特演帶來輪滑手技、麵包圈與滾環、草帽、轉毯、男女對手、彈跳蹺、柔術、滾燈等精湛的絕活,歡迎民眾前來欣賞。

活動詳情可至佛館官網查詢,網址:http://www.fgsbmc.org.tw/index.html,或電洽:(○七)六五六三○三三。

演出資訊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8月9日至17日,每日上午10時、下午2時各1場,禮敬大廳1樓是「開封花生糕製作技藝」,本館1樓大堂與2樓展示10項非遺技藝。

河南雜技特演

8月9日至17日,每日下午2時半、4時在本館大覺堂演出,每日下午1時禮敬大廳預演。

如何索票入場?

活動期間,民眾只要在佛館禮敬大廳2樓百味齋用餐,即贈入場券,或是到1樓服務台免費索票免費索票,每人最多2張,額滿為止。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