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基隆訊】「二○一四鷄籠中元祭」主普林姓宗親會昨天舉行「豎燈篙」儀式,宗親會成員從南投竹山取回的竹子,分別豎在主普壇及慶安宮,以昭告「好兄弟」前來聽聞法會,領受陽間施食。主普壇將於明晚七時舉行開燈放彩儀式,有長達三分鐘的燈光秀。
林姓宗親會成員昨天一早聚集在基隆中正公園主普壇前,舉行豎燈篙儀式,大家跟著法師拜請三官大帝,隨後升起天篙上的天燈及天旛,接著象徵性的升起地篙上的七星燈及地旛,隨後又降下。隨後,一行人轉往慶安宮,同樣豎起燈篙。
台灣鄉土文史教育家藍德俊解釋,面對主普壇右前方的竹子稱作「天篙」,是用來昭告神明,陽間將舉辦普度,恭請三界神祇前來監督、賜福信眾,面對主普壇左前方的竹子稱為「地篙」,是召請陰界的「好兄弟」們前來接受超薦及施食。
「燈篙的長度至少需要三丈六尺,約三層樓高,愈高就愈有誠意。」藍德俊指出,從燈篙豎起後到中元普度當天,天篙和地篙會輪流升降,白天升天篙,晚上升地篙,直到普度「跳鍾馗」結束後,燈篙才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