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圖/Toin
高雄發生大氣爆,國軍第一時間調派大批人力趕赴現場支援救災,國人無不心生感佩,足以證明國軍防災救災已成機制。
這次救災,我看到有一支步履堅定、身形沉穩的部隊,他們帶著手套、持著小圓鍬或十字鎬,有條不紊,分區分工,頗有效率。
原來他們是陸戰隊派遣的精英部隊特勤隊。這隻特勤隊除了戰技精湛,曾經多次參與重大救災任務,素有經驗,穩健踏實,能針對災區狀況投入救災。
但每次救災,也常見赤手空拳,或手持臉盆和掃把的部隊趕到現場,他們赴湯蹈火,令人欽佩,但憑簡陋裝備,顯然不足。
部隊既然已將防災救災納入重大任務,就應該有相關的配套,諸如:區分任務類型作針對性的編組演訓、採購與建置必要裝備器材、納入重大演訓課目,定期訓練驗收。
國軍動員雖然不能吝於派遣人力,卻必須先期做好狀況判斷與任務分析,以這次氣爆災難為例,優先應是化學兵全裝戒備進入重災區採驗檢測,幹部同時現地履勘研判,再配合地方災害應變指揮部需求,妥切兵力派遣部屬與任務分配。
貿然重兵壓陣,恐怕救災未成反陷困境,救災變成難民,浪擲兵力,危及軍隊安全。
我們常說「廣除後備,寓兵於民」,問題是後備動員始終不見發生作用,功能不彰,形同虛設。
主管後備機關,應該依據重大災害應變機制,先期完成地區建置動員人力物力總體能量報告,妥慎管制密切追蹤訪查,經常更新與增補,期能平時切實掌握動態,再結合動員教點召時檢閱與驗證,以應不時之急需。唯有如此,一旦災難發生,能及時啟動機制,投入救災。
輕率派遣、無效部署,輕則影響戰備,重則折損戰力。
軍隊投入救災,必須審時度勢,拯民於水深火熱,不是出公差,更不是清洗打掃。
歷次災難,總是看見聞聲救苦救難的團體,第一時間投入搶救行列,他們平時接受過相當完整的專業教育訓練,更經常擔任救災任務,經驗豐富,勇於值勤,堪稱是救難急先鋒。
這類救難團體足以委以重任,各級政府應納入重要支援體系,多加督考輔導,寬編預算充實裝備,協助教育訓練,適時給予獎勵激勵,養兵千日,用於一時,有效統籌整合以利分遣調派。
張博智(高雄市/備役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