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馥伶
文/綿籽
兒子小烏龜非常在意時鐘指針上的時間(比如現在幾點、幾分、幾秒),身上除了手表,還帶手機,為了就是能夠隨時準確對時;但等公車時間、上課時間(某節課老師拖了三分鐘才來上課)、放學時間(教官宣導用掉五分鐘)及任何有時刻表的時間,他都為了無法釐清準確時間(他要求準時不能有絲毫誤差)而情緒暴躁,弄得我疲憊不堪。
在新學校生活了一年,學校裡人、事、物的節奏對小烏龜仍是壓力,所以對小烏龜放暑假在家,我倆不需要時時刻刻追著時間跑,能放鬆心情好好休息,真是一大福音。
哪知暑假過了兩星期,他仍天天如同鬼魂般漫無目的地在家裡晃來晃去,天天準時起床後的固定問候語都是:「我早餐要吃什麼?午餐吃要什麼?晚餐要吃什麼?我能做什麼?」那天忍不住問了小烏龜,對於漫長暑假除了認真放鬆及休息以外,他有何其他計畫?他歪著頭認真地問著我:「 那你們『古時候』的人暑假都怎麼過的?」
「古時候」的人?面對這敏感且刻薄的用詞,我額頭上頓時冒出三條直線及無數的怒氣、問號與驚嘆號,心中暗想我尚未做古,怎可稱我為「古」時候的人。唉呀呀!若非對他疼愛有加,了解語言的選擇及使用對他仍是限制,而且他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然大概會先氣暈。
我只好耐著性子修正他說:「小烏龜,你真正想問、想知道的是『媽媽小時候是怎麼過暑假的』吧!來跟著我說一遍:『媽媽,您小時候是怎麼過暑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