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賴炯福、張早、陳妙花綜合報導】員林講堂所屬十四個讀書會,日昨舉行聯合結業典禮,頒發結業證書及全勤獎外,更穿插表演節目;員林教師分會舉辦的教育講座,讓更多的教師省視了自我的教學,重新再學習更有效的觀念與策略。
員林講堂的讀書會結業典禮,由各組表演隊呼揭開序幕;還有喜悅讀書會的帶動唱、土風舞讀書會表演土風舞;由員林一、二、三會會長督導、幹部演出的《法華經》「三界火宅」譬喻話劇,裝扮可愛逗趣,演技精湛寓意深遠,嬴得不斷掌聲與歡笑聲。
監寺覺興法師表示,閱讀能提升生命的意義,星雲大師「封人」後還要致力閱讀與寫作,我們要增長智慧就必須閱讀;英國科學家最近發表論文指出,接受教育與培養閱讀的習慣,都能活化腦細胞,更能預防老人癡呆症。覺興法師還勉勵大眾學習「掌聲文化」,因為掌聲能帶給別人歡喜與信心。
此外,員林教師分會十三日在員林講堂舉辦教育講座,邀請彰化苗圃蒙特梭利學校老師梅世潔主講「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孩子的四種學習模式」,吸引幼兒教育單位及國小教師近五十餘人到場聆聽。
投身教育多年擁有美國Xavier教育大學碩士學位的梅世潔講到:一般學校教育中,粗糙的將孩子分成「好學生」和「壞學生」。但,在專業學者的眼中,孩子卻有「衝撞兒、安定兒、搖擺兒、遊盪兒」等不同的學習模式,衝撞兒自主性強、具領導能力;安定兒沉默守規;搖擺兒活潑好動;遊盪兒充滿能量,勇於突破。每一種類型各有其不同的特質與學習模式,如何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開發孩子的學習潛能,鼓勵其自我實現,是教育人員最重要的工作。
與會的林老師表示,身為一個國小教師,對現今的教育環境以及父母的熱心,經常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衝突矛盾,不知所措;聽完講座後,發現「適性教育」與「個別化教學」非常重要,讓她學到對孩子要心存包容,所謂「教育無他,唯愛與關懷」,唯有接受孩子不同的特質,才能讓他在未來的路上自我學習,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