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冠傑
台北市的南萬華地區,大約是西藏路以南、新店溪環繞之範圍,古地名「加蚋仔」,以前是凱達格蘭族雷里社的活動範圍,清康熙年間漢人到此開墾,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出現東園街,並以此為界畫分成「東園町」與「西園町」,戰後合併為「雙園區」,一九九○年畫入「萬華區」。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東園街是南萬華地區的心臟地帶,然而夾在西園路二段(接光復橋往板橋)跟萬大路(接華中橋往中和)之間,車流與人潮都被這兩條交通大動脈所吸引了,於是略為狹窄的東園街逐漸被外地人遺忘,殊為可惜。
這條近百年的老街──東園街可說是「活的庶民博物館」,如米店、香舖、刻印店、鑰匙行、銀樓、自行車行等,招牌與店面都透露出過往舊時代的氛圍,展示在地的傳統行業文化內容,是台北市少見的地方特色。
以「源興米號」為例,這家老店的歷史可上溯至六十幾年前,一開始是在騎樓租借場地賣米,後來有自己的店面,然而隨著台灣社會的轉型,米店生意已不如前。
如今開店與其說是賺錢,不如說是讓九十幾歲的老奶奶白天有事情做,可以在一樓顧店,看著來往行人,跟老鄰居聊天,做一些簡單的勞動。如今老奶奶與家人都住在店面樓上,是住商合一的空間格局,實踐著「在地老化」的社會理想。
東園街除了各種傳統老店,還有東園國小、郵局、健康中心、派出所、銀行、菜市場等,而萬華國中與華江高中也在不遠處,都在步行十分鐘的路程內,相當便利;另外在街頭與街尾分別有兩間市立圖書館,可見本地濃厚的文化氣息。
東園街有自給自足的生活機能,打個有趣的比喻,像是「台北市內的鄉下小鎮」,遺世而獨立,這是外地人所不知道的南萬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