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計二十卷冊。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佛壇窟
佛壇窟是佛殿窟的變異形式,是在洞窟的中心位置安置佛壇,造像集中在佛壇上。此後又在佛壇後部增設一座通聯窟頂與佛壇的背屏,此背屏與寺院佛殿中扇面牆的作用相似。從佛殿窟向佛壇窟的演變,石窟空間更接近中國佛寺建築的空間形制,石窟的主體造像所在位置由龕像變成了壇像。壇與四壁間有一定距離,構成可以繞行的甬道。
莫高窟第55窟
位於莫高窟南區中部,為前後室結構,中有甬道相連。後室為主室,平面方形,覆斗形頂,設中心佛壇,其上背屏連接窟頂。據甬道南壁第四身男供養人像題名可知,此窟為宋代保塞功臣曹元忠建造,時間應在北宋建隆三年(九六二)或稍後開鑿,西夏(一○三二—一二二七)重修
主室中心佛壇的佛牀為馬蹄形,其上現存彌勒三會群像三鋪九身。西面存一坐佛及一天王、弟子;北面為坐佛、菩薩各一身;南面存一佛二菩薩一天王。西面坐佛後背屏四面彩繪,正面畫菩提寶蓋、二飛天、二持幢菩薩,南、北側面各有一身供養菩薩,背面為經行佛一身,四壁為經變畫。
窟頂藻井繪雙龍卷瓣蓮花井心,四周各層邊飾為千佛、雲紋、迴紋、聯珠紋、石榴卷草紋、垂幔等紋樣,且伎樂天環繞。四披繪經變各一鋪,窟頂四角繪四天王。
主室使用了大量的石綠、白色和赭石,色調柔和清雅,勾畫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