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每年有近兩萬名早產兒,早產發生率約十分之一。台灣母胎醫學會昨揭露五大孕婦早產迷思:「早產發生率很低」、「只要定期產檢就不會早產」、「早產病因是先天性」、「懷孕期間分泌物與早產無關」及「早產無法預防」。婦產科醫師表示,陰道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病等,都是容易忽略引發早產的危險因子。
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生育率逐年降低,懷孕婦女對預防早產的知識卻普遍不足。台灣母胎醫學會於五月針對懷孕十六周以內的四百六十五位孕婦調查,發現後天感染疾病與早產有絕對關係。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鄭博仁表示,早產並非不能防止,但民眾往往歸咎體質或遺傳等先天問題,忽略許多後天因素,可能是造成早產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千禧早產防治計畫,明確指出,懷孕前與懷孕過程,傳染性跟非傳染性的感染,都有可能增加早產機率,須及早治療。根據美國孕產學會估計,約一成到三成孕婦,會在懷孕過程中感染細菌性陰道病,若未積極治療,恐造成羊膜破裂,出現早產。
嘉義長庚醫院產科主任鄭碧華表示,臨床觀察早產孕婦,發現約有四到五成起因於感染問題,如陰道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病等,都是容易引發早產的危險因子,主要是細菌和病毒感染,會使孕婦免疫力下降。
婦女懷孕期間因黃體素升高,陰道分泌物會變多,一旦分泌物出現灰白色或有腥味,就可能罹患細菌性陰道病。調查中有近六成孕婦,不知道生殖系統感染有可能引起早產,因而疏忽懷孕期間分泌物的護理。
鄭博仁提醒婦女,懷孕期間要避免不當的陰道內灌洗劑清潔,穿著選擇通風、棉質褲子避免感染。如果發現陰道分泌物有異味、分泌物變多,應該趕緊到婦產科就醫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