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國高中職首屆特招昨天登場,共有九十個學校參與,兩萬一千四百五十一名考生應試,早上第一堂考英文,考生普遍反映考題很活,比會考難,也具鑑別度。
而在第二堂考數學,許多考生一考完臉色鐵青,搖著頭走出考場。下午第一科考國文,考生反映還算好寫。
今天最後一天考自然與社會科,二十三日即可查詢成績且上網選填志願,考生可以透過PR值推估錄取的學校。
台北市國中資深主任與校長估計,建中、北一女的入學門檻約PR八十三,並建議PR四十以下者不要填志願,等到二免再填更好的學校。
特招招生人數一萬四千多人,報名人數兩萬一千多人,是史上規模最小的高中職升學考試,但應試學生都是佼佼者,第一志願錄取率也高,高雄區每十個考生有四人可錄取雄中或雄女,基北區則每百人有十六人到十七人可錄取建北。
基北區只考國、英、數三科,一天解決特考噩夢,最後一節鐘聲響起的剎那,考生心中吶喊「暑假終於來了」;多拚一個月的期間有人喊苦,也有考生認為多三十天換得更高的錄取機率很值得,對於今年的考試制度,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的暑假都毀在考試,盼明年改進。
教育部委託解題英文科的老師表示,英文科特招試題多樣,但需高度整合能力,鑑別度高,其中颱風動向報導、愛滋病等國際議題都入題。
桃園市青溪國中老師許綉敏說,英文閱讀有九篇,包括學生健康、國際焦點議題都很精采,其中一篇國際焦點是講衣服背後的故事,有許多知名品牌製造商開始注意不能剝削勞工,生產製造必須合乎人性。還有愛滋病的議題,討論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到陸續有新藥研發出來,試題凸顯學生平常需要加強閱讀思考的訓練。
弘道國中考生施昊廷表示,閱讀測驗很多題考片語,但每個相似度高,腦筋要轉好幾個彎,很難判斷。弘道國中考生林義祥說,考題文法很活,閱讀測驗考「颱風路徑」、「市民對於周五晚上,在城市溜直排輪的看法」,另外還有考「暢銷書改拍成電影的主角探討」,這題主要考單字,要用前、後文判斷,很難、很有鑑別度。
數學方面,選擇二十九題加上兩題非選擇題,考生一向覺得最難的幾何,考了十四題。國中老師說,能夠全寫完的考生應不多,需複合概念解題,想一下才能解出答案。
教育部委託解題的國中老師表示,數學取材生活經驗多,有六到七題貼近學生感受,比如遊戲機、麵包店販售、周年慶購衣、保齡球競賽等都入題。
台北市中正國中考生黃啟維、賴柏辰都說,數學科題目多,考題活又難寫,時間根本不夠用,尤其最後非選兩題證明題觀念很活,不好寫,寫完了還是沒把握。好難,好難,題目太多,寫不完。
教育部國教輔導團、台中市大業國中國文老師賴宜芳表示,這次國文考題古今中外文學都入題,包含席幕容《面具》及管管《荷》新詩,也考了《梅岡城故事》中的親子對話,題組則考了科普知識《觀念生物學》。題目測驗學生閱讀素養能力,若只是死背無法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