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爬山

方秋停 |2014.07.10
1741觀看次
字級

文/方秋停

「爺爺,等等我們啦!」

羅爺爺回頭──看孩子追了上來,才又繼續往前走。多少日子來,他的午後時光便由著雙腳踩台階,一階接連著一階,他擺動雙手,感覺血脈順暢地流動。退休後,幸虧還有這山可以活動活動。

孩子滿是好奇,每登上一層平台都要四處巡視一番。

「這是誰蓋的?」

他們喜出望外驚呼連連──不停問著是誰將廢輪胎和鐵欄干從山下運上來,在坡嶺中擺設成遊樂園?又是誰那樣地有心,於每個轉彎或溼滑的地方加上提醒跟護欄?

羅爺爺不禁要跟孩子們講:當年這山上四處榛莽,亂葬崗阻擋上山的路,山丘徒然於南勢角環生雲霧。而急於踏青的腳步終究忍不住,退役老兵打頭陣,他們手揮鋤頭和鐮刀,以苦幹實幹的精神開疆闢土。瞧他們剷除荊棘,移走礫石,將陡峭的坡嶺夷成台階,而殷勤的婦人也緊跟後頭,沿途整理山的容顏,一條條山路於是形成。

附近商家住戶愈密集,前來健行的人口愈多,一陣陣舒適的涼風招來好心情,他們喜孜孜地傳頌──上天恩賜這山給中和人。

坡嶺凝聚著鄉情,平凡的小山愈來愈多動人故事。

羅爺爺跟著加入登山與愛山的行列。這素淨山嶺以她樸實表裡,獲得鄉民發自心底的疼惜,不論上山或下山,他們雙手可沒閒著,一磚瓦一竿竹順便帶了上來,而垃圾或雜物則跟著帶往山下。一分善意沿途承接,同心打造共有的後院。

羅爺爺講古般說起眼前傳奇,孩子們聽後對克難的遊樂設施於是心生敬意,雙鐵環中間立著大輪胎,兩手一拉腰往後彎,精神體力隨之活絡起來。愛物惜福的心情瀰漫,任誰也不忍嫌棄破壞。

二十多年前羅爺爺收起板橋的生意,領著全家回到中和。那時人潮住屋已經擁擠,和他孩提時不可同日而語!想當年他家可是莊頭大地主,稻田連綿,雞鴨繁旺,即便賽豬公也能拔得頭籌。那時他成天跟著阿爸阿母在田裡頭忙,除草插秧,灑藥割稻穀,勤奮的世家無人可以清閒。

年關前,休耕的稻田種滿蘿蔔,羅爺爺腳踩泥濘,於田中彎腰屈身,將一棵棵雪白菜頭從土裡拉拔出來,那飽滿的根莖禮讚著大地,一根扁擔雙肩挑,羅爺爺扛負豐收,歡歡喜喜過新年。

新店溪環繞,潺潺水流伴奏岸旁的生活,雨季一來,整條河便唱起嘩嘩嘩的歌,雨勢加大,潮溼的音符從河裡跳出,漫過兩岸的田地與住家,中和庄便瀰漫著悲情。

羅爺爺還記得那年梅雨季來得特別早,雨愈下雲層愈厚,羅爺爺的阿爸臉色跟著黑了半邊。他阿爸、阿母頻頻上香,殷殷念禱,老天爺仍執意將天上積水倒往人間。田寮水滿溢出來,田園成了汪洋一片。噩運重演,阿母的眼眶跟著做水災,阿爸於是痛下決心,擱下鋤頭帶走家當,將田產變賣成微薄現金。

羅爺爺站在迎日石上,往下看著中和市景……他怎能忘記阿爸帶全家離開後,河邊堤防開始動工,層層加高的河堤擋住水患,賤賣的田地轉眼成了寸土寸金。原本屬於他們的富貴變換了主人,機運捉弄,心疼與怨悔又如何!

「那冬時田麥賣掉毋知多好──」阿母對賤賣土地的虧損仍然耿耿於懷,眼前密集的商區與店面,讓她一次經過便一次心酸抹淚。

「一切都是命!」羅爺爺每每安慰他阿母。

從高處望下,人世興衰盡成過眼雲煙,眼前一片風輕雲淡……

步道沿著山稜線開闢,視野遼闊,空氣夾帶著綠意。羅爺爺甩動手臂往上行,三號國道穿過鄰近山區,繁忙的交通奔赴眼前,疾疾的車聲飛上高空,於樹林滌濾中隱隱傳來地上的脈動。

羅爺爺輕鬆爬著階梯,孩子們走走停停,忙將盪鞦韆、翹翹板、旋轉地球玩過一遍,歡喜笑鬧生動了整座山林。羅爺爺放慢腳步,前半生的勞碌在此獲得悠閒。他如倦鳥般回返,幸虧有這片林蔭,讓他得以吐納清新。

再往上走,抵達國旗嶺運動場,孩子們一溜煙跑向前,於廣場前追逐蹦跳。旁邊的涼亭記錄二十多年光陰,國旗空中飄,飄揚亙古的氣韻。

前走幾步,拐角處有座廟,一尊尊菩薩排列鐵欄裡邊。羅爺爺領著孩子上香,感謝神明祐護。他不禁想起那回,天空灰濛,他如平日般上山,於半山上練起外丹功,招式呼呼一節接著一節,突然間他感覺眼前一片黑,目眩頭暈身體直往下沉,時間在恍惚中停格……莫名地醒來,身體竟卡在百年雀榕當中。生命經歷一次離奇的往返,羅爺爺虔敬謝天,感激每個能夠上山的日子。

爐上煙香裊裊,每道煙飛都燃點著願求,一座座廟宇聯守山頭,收納四方前來的祈禱,羅爺爺領著孩子們敬拜神明──虔敬的心才能走出踏實的路。

再往上行,迎面遇到小劉正要下山,他總是來得早,手上隨時拎著垃圾袋,袋裡有果皮、鐵罐和人們未及帶走的雜物。溫暖和善意行走台階,平地的緊張一上山便緩緩地鬆開。

羅爺爺無法計數這路他已走幾回,天天拄著拐杖往山上走,隨坡甩掉背後的煙塵,一回回登上山頭,山上有他陸續結識的朋友──退伍老張、商場劉董、還有豬肉攤的小趙……這山嶺成了敞放的議會場所,家事國事天下事、婆媳與弟兄、氣象和交通……侃侃表露中,一幕幕興衰演變於口耳間浮現。

山風輕吹,細雨飄來,瑩瑩雨珠掛滿花白眉髮,迎面遇著剛出院的老陳,他們佇停路邊,隨意聊起臥病的種種,一分深切的感同身受,盡在笑談與無奈當中。

因為這山,鬱悶的筋骨得以舒展,因為這山,日子有了充實的內涵,開敞的山通向遠近,萬象人生紛紛登爬上來,這都會旁的坡嶺,連繫著人際的默契與承諾。

每天在山上碰頭,遇有人久久未到,疑慮便開始發酵──大伙兒便分頭打探對方缺席的理由,消息傳來有時讓人噓唏,有時倒可鬆了一口氣。

之後他們漸有約定──不來也要通報一聲!那回,老妻住院,羅爺爺不忘託人帶去訊息,表明我還在,正在和命運拔河!

這無意間搭起的山中情緣,深深植進每個人心坎。

行往山下,日日春與五節芒交相輝映,怡人景致奔赴前來,孩子們拚命前衝,羅爺爺沿路提醒他們慢慢走。前方棚子裡傳來卡拉OK歌聲──婆婆媽媽們唱得興高采烈,深情與笑鬧,圓轉或粗糙,繁複的生命情節譜成高低音階,換來一陣陣盡興掌聲。

舊歌接連著新曲調,悲喜成了聲聲回音……下坡路段走得急順,歌聲漸遠,山下人聲紛紛。羅爺爺教孩子們靠邊走,黃昏市場的攤販絡繹前來,豐沛的民生物資擁擠馬路,生活繁鬧上場。

穿進騎樓,繞進巷子,推開公寓的鐵門。

「阿嬤,我們回來了!」孩子們高興喊著。

羅爺爺心想:「等老伴元氣再好一些,一定要帶她重回國旗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