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等待的人,哪沒來?」日據時期傳唱至今的〈月夜愁〉,和〈望春風〉、〈四季紅〉、〈雨夜花〉合稱為「四月望雨」,全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作曲;花蓮縣松園別館現正舉行「四月望雨—鄧雨賢逝世七十周年影音展」,展出鄧雨賢的手稿、相片及奇美公司創辦人許文龍製作的鄧雨賢雕像,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典藏。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熟悉的歌詞加上影片與留聲機傳來不同版本的〈望春風〉,讓百年歷史的松園別館更添思古幽情,勾起不少人的回憶。
花蓮縣文化局洄瀾文化館家族之一的松園別館,與台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合作,即日起推出鄧雨賢影音展,讓鄧雨賢優美的創作,迴盪在老屋、松風間。
「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鄧雨賢;但只要聽到旋律,就馬上激發共鳴。」松園別館企畫羅曼玲說,鄧雨賢一生短短三十九年,帶給台灣音樂無限的資產和影響,他的歌曲充滿原創性,不是引用、改編日本的歌謠,「是完全全屬於台灣的歌曲。」
鄧雨賢紀念展以影片介紹鄧雨賢的一生及他創作的知名歌曲,及以書法抄錄的《望春風》等歌詞,展場中還有一張鄧雨賢譜寫〈蕃社姑娘〉的手稿。許文龍製作的半身雕像,放置在展場正中,解說牌上還有兩人的簽名,也是難得一見的典藏。
鄧雨賢影音展即日起至八月二十四日,每天上午九時點至晚間九時松園別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