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歷時十九年,今年是第十五屆,堪稱是國內由公部門主辦「最長壽」的大型活動。統計在前十四屆活動中,購票進場人數共達七百八十餘萬人次,每年不到二個月的活動期,就湧進超過五十餘萬民眾,顯見受歡迎的程度。
但活動受歡迎並不代表「賺錢」。縣府文化局長林秋芳說,除了各項展覽、大型活動設施以及人事費用,每年文化局邀請演出的國外團體成員約五百人,雖然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C.I.O.F.F.)會員,無表演費,但食宿交通等動輒超過千萬元。結算活動年虧損約三到五千萬元,而這也是過去曾停辦兩年的主要原因(另外兩年則是因腸病毒和SARS疫情停辦)。
「活動的價值不能只看帳面收益」,縣長林聰賢表示,以五十萬人次估算,童玩節每年能為地方帶來約十億元的產值。以旅宿業者來說,目前訂房率都超過九成,活動期間的業績就占了全年收益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現在宜蘭地區的文化產業館大約就有五、六十家,相當蓬勃,由此可見對於地方產業的影響。
另一方面,童玩節是亞洲唯一獲得「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認證的藝術節活動,前十四屆共有八十六國、二百六十二個團隊來台演出,且除了童玩節外,還會到蘭陽博物館、傳藝中心等場所,甚至社區參與表演,讓民眾不必出國就能親炙其他國家文化。
為此縣府每年也特別招募親善大使,負責演出人員的接待工作,介紹台灣文化與景點特色。林秋芳說,許多親善大使和表演團員因而培養了深厚的友誼,現在都還保有連絡。這不只是成功的國民外交、文化交流,更開拓了宜蘭民眾的國際視野,也是童玩節的另一項收穫。
童玩節還是許多青年學生暑期打工的首選,文化局為了提高服務品質,甚至還安排礁溪老爺酒店為工讀的學生進行職前訓練。林秋芳說,童玩節甫獲《天下雜誌》服務業調查「節慶活動」金牌大賞的肯定,而這樣的工讀資歷,對於青年的人際交往與未來就業都有很好的幫助。
一項活動,尤其是公部門辦理的活動,損益應如何評估?若從上述角度觀察,或許童玩節可以提供給其他政府單位和部門評估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