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峰返鄉經營已七十八歲的南投大戲院,以故事及創意,成功翻轉老戲院的命運。圖為「老戲院咖啡」陳列早期的放映機。圖/中央社
【本報南投訊】「它是南投市民的共同感情與記憶」,不忍心看著七十八年歷史的南投大戲院消失,經營者第三代、七年級生的蔡杰峰返鄉經營,以故事及創意行銷,成功翻轉老戲院的命運。
「我們不是台灣第一家戲院,卻是全台還在經營中最老的戲院,七十八年來儘管幾經波折,但未曾中斷過」,已接手戲院兩年半的蔡杰峰,對於賦予老戲院新生命充滿信心,也因為有歷史,他讓戲院不只是看電影的地方,也傳達戲院的故事。
南投大戲院的前身名為「南投悅舞台」,設立於民國二十六年,初期大多上演歌仔戲、布袋戲、歌舞秀,直到一九四○年代才開始放映影片。鼎盛時期,南投就有五、六家戲院,民國六十五年起台語片流行、西洋片竄紅,戲院風光一時,熱門片上映經常高朋滿座。
時代潮流在變,戲院走向沒落。二十年前,南投就只剩南投大戲院獨撐,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十餘年,更讓南投大戲院慘澹經營,每個月至少賠二、三十萬元。
民國一○○年間,蔡杰峰的阿嬤、父親打算結束經營七十多年的老戲院,但蔡杰峰不忍心見到陪伴他長大、家鄉僅有的戲院就此消失,他提出構想、計畫,打消長輩的想法。
他先以戲院的故事與歷史在臉書(Facebook)經營粉絲團,運用網路資源吸引學生、年輕人及南投人注意,跳脫過去以廣播車沿街宣傳及刊登報紙的傳統方式。民國一○一年初過年前,他先將戲院旁的舊車庫改裝成「老戲院咖啡」,陳列古老斑駁的放映機、膠捲及老照片等電影文物,將年輕人喜歡的咖啡與老戲院結合,希望成為討論電影、進入戲院的平台。
阿嬤陳彩霞(一○二年底過世)是戲院的靈魂人物,她在戲院工作一甲子,大街小巷趴趴走的廣播車「台灣國語」特殊聲音,即是她錄製,不少南投人熟悉的聲音,但卻不知她就是戲院第一代女主人。
「原來廣播的聲音是戲院阿嬤」,蔡杰峰以老相片故事鋪陳,「神隱阿嬤」的故事與戲院歷史,開始在咖啡館及粉絲團間引發討論及擴散,全台最老戲院成了溫暖與人情味的話題。老戲院咖啡受歡迎,蔡杰峰打鐵趁熱進行戲院大改裝,硬體提升改為數位放映,畫質與聲光兼具。
南投大戲院位於街道狹窄的老街上,商圈一度隨戲院沒落,但現在經常上午十時不到,就有民眾聚集等候看電影,遇到連續假期,排隊買票的年輕人更是繞好幾圈。
蔡杰峰說,平常假日每場次約有七、八成觀眾,連假幾乎滿座。有了商機,老商圈近一兩年陸續開了些店,冰果店張姓老闆笑逐顏開說,「戲院的繁華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