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宇政台北報導】民眾冬季多會使用暖暖包、熱水袋、電熱毯等,但使用須謹慎。消基會表示,近年來保(加)溫商品傷害事件頻傳,不論是電暖袋、暖暖包,似乎存有危機;意外事故多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使用不當,另一種則是商品瑕疵。
消基會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台北縣新店中正路上的一間民宅,疑似民眾使用電毯不慎,引起火災;去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國大陸南寧一位市民在為電暖袋充電時,電暖袋突然發生爆炸,飛濺出來的化學液體噴得到處都是,地板也被腐蝕。另外,前年十二月九日,一位李先生於晚間看電視時,放置在桌面上充電的電暖袋忽然爆破,造成後頸部及左手臂燙傷,爆炸的電暖袋,由於是在夜市購得,沒有標示、沒有發票、更無法求償。
消基會說,不適合使用保暖性商品者,包括嬰兒、癱瘓行動不便者、糖尿病患等,由於這些人對溫度變化較無感覺,因此易發生燙傷事件。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對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前進口或生產之電毯、電熱褥等電保暖器具,重新回收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