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華嚴經》的原型──《佛說兜沙經》

曹郁美 |2014.07.01
2623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從經典的出土過程看來,《華嚴經》是由許多同類小經集合而成,具有「叢書」性質。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六十、八十華嚴,是在中亞被某些佛學專家編纂起來,並加上品名而成的大套書。

品,相當於現代的篇、章,例如〈世主妙嚴品〉、〈入法界品〉等。其中「世主妙嚴」、「入法界」是編輯者加上去的,類似今日的「標題」,讓內容更加一目了然。

這些編輯者是誰?他們已湮沒在歷史洪流中,但推斷不是一人、一地之力所能造就。

據專家指出,這些出土文獻由印度傳入中亞,咸信是在和闐(今新疆和田縣)經人加以整理、編輯,他們可說是佛教史上的無名英雄!不過今日和田縣已成為伊斯蘭教的天下,難尋佛教遺跡了。

《華嚴經》的最古原型是《佛說兜沙經》,為東漢支婁迦讖譯,約當西元一八○年,其內容相當於八十卷本的〈如來名號品〉與〈光明覺品〉之部分。只有短短一卷,但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原因無他,它開啟了華嚴系列經典的翻譯、東傳之路。

「兜沙」究竟是何義?學術界有二種說法:

第一,它是「十」(daŚaka)的音譯。

持此主張者為日本學者荻原雲來,他從藏本《華嚴經》考察屬「十」無疑。這是著重在經文大量出現「十」:十方、十佛剎塵、十住、十法、十道、十鎮、十億大海、十億須彌山……之故。

第二,它是「如來」的音譯。

如來,梵語tathāgata與「兜沙」似乎無甚關係,其實不然。持此主張者為日本學者近藤隆晃,他認為經典中出現的「怛沙竭」、「兜沙陀」、「多沙陀」等字,是「如來」的古譯名,其中「兜沙陀」簡化後成了「兜沙」,也就是說《佛說兜沙經》即《佛說如來經》,此說得到印順導師之認同(參見印老《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與開展》)。

總之,由於《佛說兜沙經》在二千年前出土、譯成中文,此後一卷卷、一篋篋梵文原本傳入,使得《華嚴經》陸續完備,是後人必須要感念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