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趣》 書殉筆葬的風氣

奚椿年 |2007.01.09
391觀看次
字級

晉初太康二年(二八一年。一說咸寧五年,二七九年),河南汲郡發生了一起規模巨大的盜墓事件。被盜的是戰國時魏襄王墓(一說安釐王塚),盜者在墓中發現了大批殘亂的竹簡,因墓中很黑暗,他就用這些竹簡點著照明,並將剩下的竹間與其他盜品一起帶出墓來。有人一看,竹簡上面有文字,全部共約十餘萬言,原來是古書。不久這批竹簡為當時政府所得,並經學者荀勖等人整理。發現其中有失傳了的《竹書紀年》及《穆天子傳》等。這些書因是在汲郡墓中所得,後人就稱它為「汲塚書」。

這些書怎麼會埋在墓裡呢?原來,中國古代有一種用書隨葬的風氣,稱為「書殉筆葬」。這種風氣起於何時,我們還不大清楚,最早的記載見於《後漢書‧周磐傳》。王先謙《集解》上面記有周磐臨終時囑咐兒子:「編二尺四寸簡,寫《堯典》一篇……以置棺前。」但從上述掘得的「汲塚書」證明,不僅是漢代,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人用書隨葬了。

自「汲塚書」被發現後,到南齊時,在襄陽又有人盜發楚王塚而得十餘簡,經王僧虔考定,說上面寫的是蝌蚪文。解放後直至近幾年,仍陸續有一些書從墓中掘得,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有:

一九五一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長沙市郊五里碑古墓中發掘出竹簡數支,上面文字模糊不清。

一九五三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清理長沙市南門外仰天湖古墓時,又掘出竹簡四十二支,墨書篆文,由其書法及同時出土的文物觀察,證明為戰國時物。

一九五九年七月,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東漢墓中掘得三百餘支(其中除竹簡外,木簡占多數)是《儀禮》的抄本,有〈鄉飲酒〉、〈士相見禮〉、〈鄉射〉、〈燕禮〉、〈喪服〉等,據考證為漢成帝時物。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在旱灘坡漢墓中掘得竹簡九十二支,多數簡首標有醫方的名稱,其下連書藥味、藥量和用藥方法、針灸穴位、針刺深度、留針時間,以及針灸和服用藥禁忌等,也有對疾病療理方法的論述。經統計,其中現存完整醫方有三十多個,初步考證均為醫書。

一九七二年,考古工作者挖掘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時,在一號墓中掘得竹簡四千九百多支,經研究確定是漢武帝時埋下去的,距今已有兩千一百年。這些竹簡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墨子》、《管子》、《晏子》等。二號墓掘得竹簡三十二支,為漢武帝元年(西元前一四○年)曆譜。

一九七三年底至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二號、三號漢墓中掘得竹簡六百多字,還有少量帛書,共十餘萬言。其內容除了一部分為「遣冊」(即「遣書於冊」,實際就是隨葬物品的清單)之外,還有談養生之道和房中術的書。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的戰國末年至秦的墓中掘得大批竹簡,其中除了「遣冊」外,尚有文書檔案、信札、法律條令、符冊、詔令、識字課本、畫、醫療曆譜等。

一九七七年在阜陽雙古堆的漢墓中掘得一批竹簡,有《詩經》、《蒼頡篇》的抄本,還有其他一些古籍。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在湖北江陵張家山三座西漢初年墓中掘得竹簡一千餘支,有漢律、《秦獄書》、《蓋廬》、《脈書》、《引書》、《算數書》、《日書》等。這批書經學者研究,均為西漢早期從漢高祖到漢文帝時的遺物,是一批價值重大的西漢典籍。

此外尚有在各地零星掘得的不計在內。

用書隨葬,無疑是一種無謂的浪費,但千年後的今天又被我們發掘出來,就具有極大的文獻價值,它們不僅可作為資料,供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科技、法律、醫藥、宗教等等之用,有的還有助於解決書史上懸而未決的問題。如銀雀山一號漢墓掘得的《孫臏兵法》已失傳了二千多年,雖然一些古書上載有此書之名,因為未見過實物,所以不少學者便懷疑是否實有其書。現在出土了實物,真相也就大白了。

由於上面說的原因,所以這些古書是十分寶貴的,受到了重視和保護,並且組織專人進行整理和研究。

(大地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