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閱讀書籍,看到一則有趣的故事覺得和耳鳴的原理頗類似,特提出來和讀者分享:
有一個人到朋友家中談事情,突然遇到停電,朋友的妻子趕緊找出一節紅蠟燭點上,燭光中蠟燭的蕊心燃燒冒出縷縷的黑煙,蠟燭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無意間冒出一句話:「人造衛星都上天了,怎麼蠟燭還是老樣子,誰要是能研製出不冒煙的蠟燭,說不定能得個諾貝爾獎什麼的。」一句話觸動了這個人的心,不久之後中國的時尚蠟燭之王「金王」就誕生了,這個人也成了億萬富翁。
一般人在談話中對於生活裡的細微話題通常並不會多加留意,即便有也頂多是笑笑就算了,不會當真。可是少數人會特別注意這些細微末節,並且從當中找尋靈感,進而化為商機。有句話說:「一切偉大的成就當初都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瞬間的靈感,說不定它會成為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發明。
注意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可能造就偉大的事業,但是太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卻可能造成疾病,這怎麼說呢?
人的耳朵有一個很特殊的功能,對於生活中不重要的聲音會忽略而不去注意。這是一種保護機轉,可以避免腦部中樞接受太多的訊息而導致誤判。舉例來說,屋頂抽水馬達或夏天的空調整天都在運轉,聽久了就習以為常不覺得它的存在。等到突然停電了安靜下來,才會發覺原來背景中有那麼多的噪音。如果一直去注意抽水馬達和空調的聲音,便會覺得耳朵聽到太多吵雜的聲音而感到不舒服,所以耳朵會將沒有意義的馬達聲和空調聲過濾掉,只有講話聲或其他腦部認為有威脅性的聲音才會被接收。
耳鳴病人的這種「過濾」功能比正常人差,一般人忽略的環境噪音或其他沒有意義的聲音,耳鳴病人卻聽得很清楚。正常人可以將注意力很快的從耳朵的異常聲音移轉開來,耳鳴病人卻沒有辦法,甚至將耳鳴和負面的情緒聯想在一起,導致焦慮、緊張、失望和憂鬱。所以轉移病人對耳鳴的注意力是治療耳鳴中很重要的一環。
國外的研究顯示,只要環境夠安靜所有的人都會聽到耳鳴的聲音。所以耳鳴病人如果希望某項治療後耳鳴的聲音會消失,那注定是要失敗。如果因此怪罪醫師的治療沒有效果是不公平的。醫師能做的只是幫助病人找出耳鳴的可能原因,藉由各種方法幫助病人克服耳鳴,不能保證耳鳴一定消失。
前面所提蠟燭的故事,還可以用來解釋耳鳴。同樣點一根蠟燭,白天不覺得它的光亮,但是當晚上所有的燈光熄滅的時候,這根蠟燭卻大放光明,這就是耳鳴的「燭光理論」。耳鳴病人到了夜靜更深的時候常常會感到耳鳴變得特別大聲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