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童走出戶外運動 紓壓又健身

 |2014.06.26
1578觀看次
字級
董氏基金會昨舉辦樂動校園推動計畫成果發表會,鼓勵小學生別當宅童,要多多運動。圖/鄭涵文

【本報台北訊】現代小孩身處「螢幕」時代,打電動、滑手機的時間遠多於到戶外運動的時間。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說,小學生憂鬱的盛行率雖不高,但許多孩子只是沒有發病,其實過得並不開心,因此培養孩子建立運動紓壓習慣相當重要。

董氏基金會為此推動樂動校園計畫,鼓勵師生一起跑步做公益。每跑一圈贊助企業捐款一元。昨公布這學期跑步成果,參加的十所學校中的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二名師生共跑了二百九十五萬三千零五十八圈,總長度可繞台灣五百八十圈。

「培養好快樂資本,才能讓孩子應付長大後的生活壓力。」陳質采說,通常孩子升上國中後,憂鬱指數明顯上升,所以從消極防治憂鬱到積極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對孩子成長過程很重要。

她認為孩子在外跑跳、自己發明遊戲最能激發創造力會比較快樂。若宅在家玩電腦或手機,生活中只有遊戲裡的輸贏,無法真正紓壓。且運動不只促進心肺功能,也有改善情緒和睡眠效果。

董氏基金會分析紓壓海報設計比賽也發現,選擇大叫發洩或室內才藝創作活動紓壓的人較多,從事室外活動紓壓的較少。但董氏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基金會三年的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人心情不好時去運動後心情會轉好,鼓勵家長陪孩子一同外出運動。

藝人簡嫚書昨在現場演出「打造運動型童」小短劇,把一群在家看漫畫、打電動的小宅童帶出戶外運動,逗得現場小學生開心不已。她說,她很喜歡運動完精神很好的感覺,不只能排除負面情緒也能讓記憶變好,還能交到「運動友」,一舉多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