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入遺 中國9佛教遺址 |2014.06.23 語音朗讀 13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同意中國與吉爾吉斯、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文化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增至四十七處。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陝西 ●大雁塔 ●彬縣大佛寺石窟 ●興教寺 ●小雁塔 ●大雁塔 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甘肅 ●敦煌莫高窟 (1987已登入世界文化遺產) 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甘肅 ●炳靈寺石窟 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甘肅 ●麥積山石窟 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新疆 ●克孜爾石窟 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新疆 ●蘇巴什佛寺遺址 圖/新華社、中新社、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的「大運河」和「絲綢之路」,昨天同時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上為大運河江蘇無錫城區段。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同意中國與吉爾吉斯、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文化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增至四十七處。 「你們申報了半個世界。」二○○七年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前主席米歇爾‧佩賽特曾如是評價。七年後的今天,這一申請被接納了。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來,為人類繁榮做出重要貢獻,它見證了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十六世紀期間,亞歐大陸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尤其是遊牧與定居文明之間的交流。 跨國申遺 中國首次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是中國第一個跨國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路線長約八千七百公里,橫跨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包括各類共三十三處遺蹟,其中中國境內有二十二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蹟,其中有九處佛教遺址。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表示,「絲綢之路」凝練半個地球、十八個世紀的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史,是世界規模最大、難度最高、最具挑戰性的申遺項目,也是一項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他說,跨國申遺的本意「重在振興絲綢之路最根本的遺產價值。經由不同地理文化區域的絲路遺產保護行為,開展人類文明與文化交流與對話。透過專家跨國界學術討論和政府聯合行動,促進三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友誼增進。」 任重道遠 創新內涵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坦言,絲綢之路是一個總體性概念,沿途的世界文化遺產是系列性遺產,又因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導致整個保護工作具有很大的複雜性,是今後面臨的一大挑戰。「絲綢之路沿線遺產的一大特性,是系列遺產加跨境、跨國遺產加絲綢之路大框架下廊道的組合,在具體的保護工作中最核心的任務是常規性的管理。」 長期致力絲路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瑤研究員表示,本次中國境內遺產點包括多個大規模的考古遺址,申遺成功對其真實性、完整性保護十分有利。但絲路是一張巨型的文化遺產網絡,仍有待未來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乃至人類所有的知識體系,對其進行持續性、科學的探索。 民族記憶 加強保護 陳同濱說:「在申遺過程中,中國和其他兩個國家的合作非常密切,為了共同的目標和發展繁榮,也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種差異。這次申遺成功,對推動不同國家發展的意義更加明顯,也為今後跨國管理、文物保護提出更多要求。」 申遺成功之後,多位專家強調:「申遺的最終目的還是加強保護,不是申報成功就沒事了。」陳同濱說,「申報成功後,還需要加強進一步的管理,比如提高保護的標準,從全新的局面開展保護工作。今後探討的重點,還要放在如何推動跨國保護上,三個遺產地國家要組建保護聯盟,形成互相協商的機制。」 前一篇文章 一騎來發財 紫南宮環縣單車賽 下一篇文章 伏羲聖像贈台 兩岸嘉市共祭 熱門新聞 01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2025.05.1702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2025.05.1703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2025.05.1804【書市隨筆】《草間傾聽泰戈爾》琹川的山居歲月2025.05.1805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2025.05.1706【趨勢人物100】行為經濟學家 麥格勞:單身也可以活得很精采2025.05.1707【文創之旅】釣源古村 從瀕危到重生2025.05.1708【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09【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慈悲愛心人 社會安全人人有責2025.05.1810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台巡演前音樂獻禮2025.05.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