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調查,台灣每年約有三千至一萬二千名孩童因輪狀病毒感染而住院治療,最近輪狀病毒發威,小兒科門診和病房都有發燒又上吐下瀉的病童,較一個多月前增加二成,常是一人得病,幼稚園同學都受感染,家長也會出現較輕微的感染症狀;因此,詢問疫苗的民眾隨之增加。
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胡人然指出,輪狀病毒所造成的腸胃炎,是台灣地區五歲以下嬰幼童腹瀉住院的最大肇因,典型的症狀包括嘔吐、發燒、腹痛以及水樣腹瀉,嚴重可能造成胃痙攣,甚至暫時性類似腦炎的腦部病變。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吳子聰指出,為預防輪狀病毒造成的脫水,治療方法是以口服電解質液,或靜脈注射點滴為主,市售的運動飲食和汽水的糖、納含量比例不當,無法平衡體內電解質,最好上醫院診所就醫或到藥房購買專用的電解質溶液。
胡人然表示,有許多家長詢問疫苗,但現在疫苗琳瑯滿目,不知如何選擇搭配及安排接種時程,他建議,孩子二、四、六個月時,接種五合一或六合一針劑疫苗時,配合時程完成三劑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免除寶寶一次扎好幾針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