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葉上畫佛 靈感來自夢境

 |2014.06.19
2510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北京市朝陽區的工作室,李語涵以菩提葉為畫紙,一尊尊的佛像、菩薩像躍然其間。今年四十歲的李語涵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國畫專業,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她,自幼喜好繪畫。雖然菩提葉畫歷史悠久,但在菩提葉作畫的念頭,卻來自她的一個夢境,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菩提樹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而「菩提」,有覺悟、智慧等意涵,因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在此樹下開悟成道,故又名「菩提樹」。佛教將菩提樹視為聖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的寺廟,皆普遍栽種菩提樹,印度更將它定為國樹。

李語涵從一片片菩提葉中,細心挑選出形狀飽滿對稱、肥厚的葉片,放在清水中浸泡,葉肉部分漸漸消失,最後留下清晰的葉脈。壓平烘乾後,只留下一張張輕薄半透明的完整葉脈,這就是李語涵的畫紙,其畫筆就在這長十五公分、寬十公分左右的葉片上遊走。

對於葉片的處理,「由於自然浸泡,讓葉片腐化而留下葉脈的速度太慢,不得不用藥水加速分解過程,但是我還是喜歡用自然的方式,就像葉子的生長。」她說,因為葉脈是透明的,畫在葉脈上的畫,也會有種若隱若現的美感,在不同背景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韻味。

繪佛之光 拭吾之心

她坐在酒精燈跳動的火苗後靜靜地說:「在葉脈上繪畫需要極強的耐心和細心,每個筆觸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乾燥的葉脈特別容易碎裂,必須小心對待每一片葉子。

李語涵將菩提葉上繪佛,視為涵養心性的養料,誠如她寫的一首小詩:「朝印度成佛之古道,尋助佛覺悟之菩提。擇樹葉端莊之品相,存枝葉筋脈之完整,繪佛陀靈性之光韻,傳法脈駐世之長久;繪佛之光芒,拭吾之心屝。」

「我從來都不參加任何比賽,為什麼要比呢?每片菩提葉作品都很美,就像每朵花都很美一樣,人為的分別便顯得多餘了。」這位菩提葉脈上的舞者如是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