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多次公開宣示要在立院臨時會通過三大法案,包括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協議及自經示範區特別條例,行政院官員透露,除考監人事案「政院沒有立場」之外,策略是先拚自經區條例在一次臨時會「至少先出經濟委員會的門」,逕付二讀,進入法案協商階段,再求二次臨時會三讀通過。
官員表示,臨時會前二周處理考、監人事,第三周才審議法案,政院內部評估,自經區條例引發較高爭議的部分可彈性處理,如國際醫療的就診資格、教育創新中的陸生招收、農業加值中的內銷比率,總體目標是求自經區條例順利過關,「先求有再求好」。
官員指出,國際醫療專區被部分民間團體批評將排擠國內醫療資源,在現行健保制度外另立特區,國內高所得者可能紛轉往示範區就醫,為解決爭議,行政部門考慮對「就診資格」採嚴格門檻,即對台灣居民設置一定門檻,除有特殊必要之外,不得至自經示範區就醫。
教育創新部份,官員指出,主要爭議仍在陸生招收,台聯幾乎是「全面反對」,此部分若真成關鍵,行政部門也作好退讓的打算,但如此可能會大大影響教育機構招生成效。
農業加值部分,官員透露,農委會已同意取消內銷比率規定,亦即原本百分之十之內免徵營所稅的規定可以取消,以免過度衝擊國內業者;亦即在示範區農產加工全部外銷,循以往加工出口區概念。
至於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官員表示,不敢過度樂觀,雖然仍列優先重大法案,但務實作法是「暫時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