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粱純
「我們常用最壞的脾氣、最不堪的字眼,傷害最親密的家人。」這是同事和我分享的一句話,想想,可不是嗎?
朋友S說:「我肯定丈夫對家的付出,但他也是最傷害我心靈的人。」此話怎講?S繼續發言:「先生不贊成我外出工作,他認為我應該好好持家,讓他無後顧之憂;但我喜歡有自己的工作,也努力兼顧家庭與職場。可是,每當先生覺得家裡亂了,就生氣地說:『妳的智商與能力,無法同時處理多項事務,還要學人家做職業婦女!』當飯菜不夠豐盛時,他又責難:『妳煮的菜是給狗吃的嗎?我在外做牛做馬,回到家還要吃狗食!』」
S氣餒地告訴我:「另一半的話,讓我覺得自己遭透了。」其實,S的先生愛家、顧家;S也勤勞賢慧,那──為什麼良人要對賢慧的妻子說出這樣的話呢?
A是親戚的孩子,大學沒考好,父親對著她咆哮:「考這種差勁的成績,難怪只能讀爛大學。」「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會這麼糟糕!」「表現這麼差,只好當作沒有妳這個孩子!」A雙眼泛紅,神情落寞地轉述父親如利刃般的語言。
其事,A的父親疼愛女兒,A亦是乖巧的孩子,只因學業成績不優,為人父者在求好心切之下,使用了最負面的語言,這樣好嗎?
以上例子,是否可提醒大家:愛家人的方式,請從和顏與善語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