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等藍綠陣營人士共同呼籲主張「大一中」五原則說帖,希望化解台灣社會內部長期藍綠統獨爭議,希冀兩岸永遠和平共存。老臣謀國,其心可感。
然而台灣的統獨爭議,其實源於不同族群的不同類型共同記憶與情感,這是各方必須共同理性諒解的。
以台灣戰後嬰兒潮這輩的上一代,就有三大類型:一是多數早期閩客漢人移民後代,歷經荷蘭及西班牙人明鄭東寧王國、清朝愛新覺羅及日本統治;二是二次戰後隨國民黨撤守台灣的大陸各省軍民;三是數百年來飽受漢人鎮壓欺凌的台灣南島語系各族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至今稱呼平地漢人為白浪,這是閩南語「壞人」的同義諧音。
曾經出生時是日本國民身分、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閩客人,會稱呼曾貪汙腐敗的國民黨政府為中國政府。
他們口中的中國政府幾乎是壞人的同義詞。
而從大陸戰敗退守台灣眷村的各省軍民,則稱共產黨是無惡不做的壞人。
國民黨政府將任何違背其統治政權意志的人,都稱為共產黨及其同路人。
戰後嬰兒潮這輩揹負或被移植的三種不同族群的共同記憶,這或許是台灣社會至今未曾形成共同意識的主因。
隨著時間推衍,伴隨族群融和,與台灣社會民主進程,不同族群的各自共同記憶,或許會逐漸改變,或漸趨一致。
希望我們下一代或下下許多代的共同記憶是,沒有白浪,沒有中國政府,沒有共產黨等壞人的記憶。
而台灣社會是愛好和平、民主自由及公平正義的多元文化社會,是人類世界的福爾摩沙。
羅博土(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