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岳(左起)、焦仁和、陳明通、施明德、蘇起、洪奇昌與程建人等人,共同提出「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原則」,呼籲政府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參考他們所提出的五個原則。記者蘇健忠/攝影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及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等人昨天宣布,共同主張用「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原則,呼籲兩岸共組不完整的國際法人,以共識決處理雙方關切事務,作為兩岸現階段過渡方案。
這份五原則聯合發起人,還包括前民進黨立委洪奇昌、扁朝時期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海基會副董事長焦仁和、前駐美代表程建人,以及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等人。
施明德:讓利不屑一顧
施明德表示,此聚會蘊釀將近九個月,朝野很多人都被徵詢、討論過,參與看過的人,年齡最高的是九十五歲、年齡最低的是十五歲,還有其他跨行、跨界人士。
他指出,「一國兩治」、「一中各表」都沒有未來性,因此他們這些曾經隸屬不同政黨,在戒嚴時期也曾經站在不同立場的人士,基於對國家的忠誠,以及對台灣的摯愛,此刻他們以個人的身分,對長期困擾兩岸政府及人民的「中國問題」,或「台灣問題」,提出「五原則」的解決建議;而這「五原則」是不可分割的,「就像我們去餐廳吃飯,點的是套餐,不能單點」。
施明德強調,讓利對台灣人民來講是不屑一顧的,他們要的是尊嚴、發展權、平等權。「五原則」是種破題式的引領,只是一個起步,願包容與和解之光,引領台灣人民邁向美好的未來,把仇恨與敵意留在二十世紀。
蘇起:模糊概念引討論
蘇起則說,台灣須用創意走出僵局,有些事講得「愈清楚,愈死;愈模糊,愈活」。「大一中」架構是兩岸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是一個開端,是一個模糊概念,盼能引起討論,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究竟該是什麼東西,可由雙方對話產生。
他表示,不完整國際法人是享有部分主權組織,像是歐盟、聯合國、邦聯或國協都是;而完整的法人是有公權力的人,用公投方式,讓兩岸慢慢往前走。
至於提出五原則後,有沒有想推出行動綱領,甚至籌組政團?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明通指出,他們這些「過氣的政客」,不會組政團了,現階段只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討論,提供另一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