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梵佛教文獻 北京開講
中國大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日前舉辦「巴利文和梵文佛教文獻研究」學術講座,邀請中科院外文所研究員黃寶生主講,五十多人出席。
講座內容包括:巴利文及梵文語言的起源與發展,關於混合梵文的研究和流傳於喀什米爾及西藏地區的大量梵文原典抄本問題。透過對巴利文及梵文語言的學習,可直接閱讀原典文獻,進行兩種語言對勘,加深對原典的理解,並分析翻譯風格與方法。(觀雋)
捷克小傳教士 教宗接見
捷克共和國天主教宗座少年兒童傳教善會創辦的「小傳教士俱樂部」,至去年底,已超過二百個分部,約有二千四百名成員定期參與活動。日前,他們接受教宗方濟接見時,呈獻一份宣傳手冊,主題為《孩子們怎樣幫助教宗和傳教區的同儕》。
手冊輯錄小傳教士祈禱、傳教活動、幫助同儕的場景圖片;介紹他們如何節省每一分錢,為傳教奉獻。捷克宗座傳教善會主任吉利斯萊格爾神父表示,任何人都能透過這個俱樂部,傳播福音的喜樂、對困境中的人表達關懷。(觀艾)
基督教特會 傳福穆斯林
基督教復興特會「引路」(LTW),致力在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印尼傳福音,日前透過衛星電視,開播印尼語福音節目。LTW計畫明年在印尼送一萬個太陽能語音裝置,內建《聖經》資訊,採雙語格式,能服務印尼二十種語言族群,遠至無線電波不及處,被喻「口袋宣教士」。
去年,LTW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特會,吸引千餘人信主。之後,上百位牧師關懷新信徒,其中一位牧師曾是穆斯林極端主義分子,在特會期間,他不顧生命危險引介特會,激勵許多人。(觀訊)
國際儒學發展 陸最蓬勃
中國大陸教育部委由山東大學完成的最新《國際儒學發展報告》,日前在山東省濟南市發布。報告顯示,大陸是全球儒學研究機構最多、民間社團最多、學術期刊最多、儒學發展最迅速的區域。台灣則是全球儒家人文情懷最濃厚的地區。
其次,儒學在東亞、東南亞的發展不平衡。南韓成為除了大陸外,保持儒家文化傳統最好的國家;日本儒學式微;馬來西亞儒學發展已見起色;儒學在印尼則已生活化。此外,北美地區成為儒學研究與傳播重鎮,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人物,尤以荀子最受重視。(觀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