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作品〈普陀說法臺〉。圖/記者邱麗玥
劉繼潮作品〈九華山地藏菩薩〉。
圖/明新敬老中心提供
【記者林洛瀅新北市報導】「庚午佛緣水墨展」的九十六件作品,在二十四年前,由正值「八五新潮」的中國大陸十二位中青代畫家,運用水墨,以「大陸佛教四大名山」為主軸,描繪佛教古剎與叢林生活;由於當年無法展出,作品歷經明新科技大學創辦人李鴻超的呵護,再輾轉由明新敬老中心董事長石桂崇珍藏,經過漫長的等待,昨天重現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國際展覽廳。
石桂崇表示,當得知九十六件作品的背景,身為佛教徒,實在不忍佛教畫作可能遭損毀命運,便決定全數珍藏,等待因緣展出。二年前,開始籌備辦展,邀請書畫鑑藏家王永林協助,並製作畫集;由於佛教主題畫作於庚午年完成,故展覽命名為「庚午佛緣水墨畫展」。
展出的九十六件作品,描繪峨嵋山報國寺、九華山天台寺、普陀山法雨禪寺、五台山鎮海寺等古剎,也呈現叢林寧靜生活,包括作品〈敲梆聲聲〉與〈捧?圖〉等。
藝術家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劉繼潮表示,初次以水墨畫表現佛教題材,感覺新鮮又興奮,抱持對藝術與宗教虔誠態度,過程如同修練,淨化內心,有別一般追求心靈自由的創作。
劉繼潮也有多幅創作,例如作品〈古鐘〉,以天台寺禪堂為場景,殿堂兩旁掛著紅色幢幡,運用垂直線條、方與圓對比、佛教的紅黃色彩等,傳達民眾嚮往人間善美的願景。另一幅作品〈金喬覺與地藏菩薩〉,則將地藏王菩薩聖像與九華山山脈融合為一。
憶及當年,劉繼潮表示,多次奔走九華山寫生,不斷思考、融會貫通、吸收素材、蒐集資料,並研究傳統藝術;每天工作逾十八小時,每件作品幾乎重複繪畫超過五次,希望尋找個人的藝術表達方式,展現最得意之作,「一晃二十四年,佛緣終於圓滿,此情此景,感慨萬千。」
即日起至三十日,「庚午佛緣水墨展」首站在台藝大展出,預計十二月前往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