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早晚應各量1次血壓,連續1周,詳細記錄,作為醫師開藥參考。圖/高血壓學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國人平均每日不到2小時即有1人死於高血壓。高血壓學會今天公布8個國人常見錯誤量血壓習慣,希望藉此建立正確的血壓監測動作。
據統計,在高血壓患者中,約40%有「白袍高血壓」,即在家量血壓都是正常,但到醫院測量血壓時,因為心情緊張,血壓數值總比實際上還要高,常影響醫師開立處方,治療效果打折扣。
相較於「白袍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表示,「隱藏式高血壓」更為可怕,白天血壓正常,醫院回診時,血壓數值看似標準,但一到晚間睡覺時,血壓反而激增。這類患者不僅癒後很差,中風機率相對較高。
1名糖尿病患者因頭痛、頭暈而至心臟科就診,血壓量測結果正常。但因糖尿病患者血壓大都偏高,醫師直覺數字不對勁,要求患者睡覺前測量血壓,結果數值為160/100mmHg,為控制血壓,必須在睡前多服用1顆降血壓藥物。
病患如何評估自身血壓是否正常?台灣高血壓學會主委陳震寰建議,在起床1小時內與入睡前,各測量1次血壓,再取平均值,「抽菸、濃茶、可樂都會造成血壓升高,翹腳也會讓血壓數值失真」。他也建議民眾在家測量並記錄血壓,回診時隨身攜帶,供醫師調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