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社科基金日前獲准設立專案「敦煌石窟圖像專題研究」,包括「敦煌石窟經變畫的形成與發展、淨土圖像、法華圖像、西夏密宗圖像」四個子題;研究敦煌石窟佛教圖像及其反映的佛教思想,以探討敦煌石窟佛教圖像自身的體系性與地方性,具有重要學術意義與價值。
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設立河西四郡,敦煌成為佛教與佛教藝術自西域東傳的第一站。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在敦煌境內,開鑿諸多提供信徒從事宗教活動的石窟寺廟。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東千佛洞等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統稱敦煌石窟。
敦煌繼承發展本土漢晉藝術傳統,吸收南北朝、唐宋美術藝術流派的風格,又融合西域傳入的佛教和佛教藝術,形成輝煌石窟藝術。繪畫技巧高超、人物造型優美的壁畫,是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石窟寺,主要是以圖像宣導、闡述佛教義理。
敦煌石窟中,最大、最精采的莫高窟,現存七百三十五個石窟、四萬五千平方公尺壁畫、二千多尊彩塑,被譽為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文化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