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小姐謝文雅(左)是宜興大覺寺四當家。圖/黃瓊慧提供
文/謝文雅
來到大覺寺不知不覺已快兩年,總有人問「在大覺寺都忙些什麼?」這些日子裡,遇到辦義工聯誼會時,就帶著師姐練舞、登台;除夕時,就安排職員上陣表演;過年了,領佛學院學生或佛光青年參訪,我們到過上海、揚州、蘇州、無錫等地的別分院,看繁華上海、嘗揚州小吃、品蘇州的小橋流水、禮無錫的靈山大佛。
大覺寺辦第一場佛化婚禮時,跟著法師布置會場,溫馨浪漫得新人不敢相信這是法師的巧思;遇到焰口法會要排贊普台時,一邊注意配色,一邊小聲請問法師供菜味道如何;平常需要接待貴賓,像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央視台長楊剛毅、主演《西遊記》的六小齡童等,從這些老師身上,我跟著增廣許多見聞。
也有人問道:「你適應氣候嗎?」我說,宜興是名副其實的山明水秀、煙雨朦朧。大覺寺的春天如畫,梅桃開滿天下,毛竹隨風輕搖,非常賞心悅目;夏天像墾丁,雖然熱到讓人不想出門,但幸好有因電影《臥虎藏龍》聞名的南山竹海、祝英台故居「善捲洞」這些地方可避暑;秋天很詩意,雲湖在夕陽底下彷彿走入詩畫,泡壺好茶、三兩好友聚聚很愜意;冬天很日系,有大把雪花打雪仗、堆雪人、翻滾,怎麼拍都是明信片。所以,適應氣候只需要一時,但放棄四季,哪有故事可說呢?
豐富生命 寫下記憶
「你對大覺寺有感情,不打算回台灣了嗎?」還有人這麼問。其實,因緣早就安排了一切。想想自己從初來乍到,看著大覺寺的建築逐漸成形,到熟悉法師後一起共患難、共承擔,再看著學佛居士慢慢成長、凝聚,身在其中的我,真覺得星雲大師很了不起!一個道場連接了多少人的緣分!豐富了這一段歲月,寫下共同的歷史回憶,怎麼能不感謝呢?白天一半、黑夜一半,大覺寺的建設雖尚未完善,但歡喜不減。
從佛館到大覺寺,經歷佛館開幕與大覺寺重建,如果沒有到大覺寺,就沒有這篇文章可以跟大家分享了,所以有夢最美,有願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