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西西和DiDi外表跟一般寵物犬沒有兩樣,但牠們是導聾犬,受過完整訓練,專責叫主人起床、提醒主人小孩哭聲,或有人按門鈴、電器設備警示鈴響,肢障犬的訓練包括幫助不方便彎腰的主人,撿拾掉落物品,協助肢體殘障人士緩解生活不便。
導聾犬名號不若導盲犬熟悉,立委提案修改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六十條,將導聾犬、肢障犬列為工作犬之一,保障聽障者和肢障者的需求。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共有五萬六千八百四十位視障者,十二萬二千三百四十八位聽障者,三十七萬九千四百零四位肢障者,中華民國台灣協助犬協會代表葉青華認為,這表示先前立法保障只保障十分之一的人,還有十分之九沒有受到保障。
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余讓廉表示,導聾犬功用很多,在公共場合碰到火警或緊急狀況,可幫忙提醒即時逃生。但立法裹足不前,公共場合如果帶工作犬同行,其他乘客誤以為是家裡寵物,希望政府多加宣傳,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