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銀小旅行課程 以工換餐

 |2014.05.20
1203觀看次
字級
大葉大學的「社區小旅行」課程,將大學生帶到農村,沒收手機和金錢,讓學生進行兩天一夜的「無銀農村小旅行」,學生靠自己的雙手換取三餐,深度了解農村。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大葉大學的「社區小旅行」課程,將大學生帶到農村,沒收手機和金錢,讓學生進行兩天一夜的「無銀農村小旅行」,學生靠自己的雙手換取三餐,深度了解農村。

大葉大學休閒管理系老師李俊憲是這次活動的策畫者,長期關注並輔導社區營造,認為社區營造應該要帶更多新血加入,因此設計了「社區小旅行」課程,他認為小旅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觀光,「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在地,就必須參與當地生活。」

這次他和竹塘鄉合作,連結了當地社區和五種產業,學生四至六人一組,到高麗菜、苦瓜、小黃瓜、番茄田和養雞場、田頭社區,用勞動換餐。學生幫農民移了兩千多株香瓜、清空番茄棚架。

大三學生蔡皓哲選擇到養雞場體驗,協助撿雞蛋、挑選和清潔,他說,平常摸到的都是冰箱裡冰冷的雞蛋,「但這裡的雞蛋是有溫度的,和這次的體驗課程一樣。」學生王惠鈴也說,她本來以為養雞場是又髒又臭的,但到了養雞場,才知道管理良好的養雞場是很乾淨的,「這次的體驗相當珍貴。」

李俊憲說,出發前先介紹過台灣農村的改變,「讓學生了解我們做的事情對農村有什麼幫助,了解自己對農村的責任」,並且讓學生遠離手機、金錢,完全用身體勞動換取三餐,深入體驗農村生活。學生也進行產業故事採訪,深入了解在地產業,「他們要整理成一篇報告回饋給農會,讓體驗更完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