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一群二度就業的中高齡者,投入復育鐵砲百合的工作,幫助綠島重現繁花似錦的風采。圖/勞動部提供
【本報台東訊】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四年來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人力方案,復育綠島上原生種「鐵砲百合」,間接幫助一群中高齡者有機會二度就業;這群就業者懷念早年百合搖曳風姿,將種子視如孩子般照顧,如今綠島再現百合風采,直呼「我們做到了」。
綠島復育鐵砲百合多年,近年可見復育成效,吸引大批遊客入島賞花,而這些花兒長得好,得感謝一群中高齡就業者的付出。
「看見島上百合再度生長,更覺這分工作很有成就感。」六十歲的陳夫川在漁民工作退休後,透過多元就業方案二度就業,負責採集鐵砲百合種子,初期以人工育苗方式培育,經六至八個月長出鱗片葉後,再採收復植到野外原生地;他說,復育工作雖然繁複,但能夠幫助家鄉風采再現,十分快樂。
五十三歲的李惠珠、六十二歲的鄭陳石花、五十三歲的王李芳芬也都是復育鐵砲百合的中高齡就業者;她們說,將種子視為自己孩子般栽培,有時早出晚歸也不嫌累。李惠珠說,鐵砲百合象徵綠島人不畏強風吹襲與堅強的性格,透過復育將此精神傳承給下一代,也讓落實環境保護的觀念,在每個綠島的年輕人心中萌芽。
綠島鐵砲百合受島嶼開發、農耕地減少、商人大量收購百合鱗莖製成藥材等影響,導致原生植群大量減少,僅剩危崖陡壁才能覓到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