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鯨鯊僅剩5頭

許惠婷 |2014.05.11
1218觀看次
字級

文/許惠婷

根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派員前往東非訪視發現,肯亞迪亞尼(Diani)地區沿岸的鯨鯊,從二○○六年時的五十八頭,已急遽減少至如今不到五頭。

溫和大憨個 神話隨身

鯨鯊個性溫和,即使有人類在其附近游泳,只要不干擾牠,共泳過程十分安全。鯨鯊被台灣人稱為「豆腐鯊」,台語暱稱為「大憨鯊」,其他國家也常用當地的神話來替牠取名,例如肯亞居民會用「papa shillingi」來叫牠,因為肯亞人認為神明將先令錢幣投擲在鯨鯊的身上,所以牠們身上才有那樣的斑點;馬達加斯加的島民們則是用「marokintana」稱呼,意思是「繁星」。

根據保育團體東非鯨鯊保育信託(簡稱EAWST)普查的結果,東非鯨鯊的族群長久以來面臨高度的威脅,雖然當地人認為鯨鯊肉有毒不可食用,但鯨鯊卻常受到漁民誤捕誤傷,或被幽靈漁網纏繞等因素而亡。此外,鯨鯊也很容易受海洋廢棄物傷害,曾有紀錄,六公尺長的鯨鯊因為二平方英吋的塑膠碎片卡住了消化系統而死。

身體大有用 招致滅絕

尤其自二○○六年開始,當地漁民大量獵捕鯨鯊,東非鯨鯊保育的情況更加嚴峻。原因是,肯亞當地漁民一向習慣獵取鯊魚製成肝油,用於保養木造的船隻以防蟲蛀,由於當地原有的鯊魚族群被獵殺殆盡,而鯨鯊比一般鯊魚體型更大,漁民因而改捕鯨鯊,取其肝油用來保養木船,導致當地鯨鯊逐年遞減,甚至瀕臨滅絕。

面對這樣的困境,EAWST急切地想要提昇大眾對鯨鯊的保育意識,並提供當地漁民替代性的資源(印度發明了以腰果油來代替鯨鯊肝油,防蟲蛀效果更優),希望漁民停止繼續捕殺鯨鯊。他們並計畫興建定置網,圈養鯨鯊供來訪遊客付費觀賞,或與鯨鯊共游。

圈養並共游 環團反對

根據計畫,定置網舍的體積將是目前最大的美國喬治亞水族館的一百倍,鯨鯊圈養六個月後就會野放,不會終生圈養。遊客與鯨鯊共游時,也須嚴守不接觸、不干擾,只能保持距離從旁觀察的規則。

雖然有著看似嚴謹的規畫,但包括大眾、學界及保育團體,對於EAWST這個捕捉並圈養鯨鯊的計畫,充滿質疑及批評的聲浪。對此,EAWST的創立者Volker Baseen堅定地表示,鯨鯊保育目前面臨危急存亡關頭,且距離迪亞尼二○○公里內的Lamu正在興建中國投資的港口,一旦中國為了特殊目的而染指東非的鯨鯊族群,僅剩的族群將迅速滅亡,所以肯亞人勢必要做些什麼以免「坐以待斃」。

向日本取經 計畫復育

EAWST並計畫向日本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取經,後者有超過三十年圈養鯨鯊的經驗,目前已有成熟的雄性鯨鯊,將嘗試在人工圈養下繁殖鯨鯊。美麗海水族館表示,若能成功繁殖,將樂於送鯨鯊幼體到肯亞野放。

EAWST的定置網舍也將成為東非首個海洋生物復育中心,進行海洋生物救傷、復育,更懷抱著二○三○年時能在肯亞人工圈養、繁殖及野放鯨鯊的遠景。此計畫經費來自私人投資,所得三成將直接運用於鯨鯊保育計畫,回饋在地,教育民眾。

圈養計畫目前已獲得地方政府及肯亞野生物署支持,也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但肯亞國家環境管理局拒絕發給執照;目前EAWST正在進行訴訟,他們表示,所需器具都已準備好,一旦取得執照,將立刻動工。

動物小百科

鯨鯊除了體型與飲食與鯨相似之外,與鯨並沒有任何關係。鯨鯊最大可以長到十二公尺以上,十三公噸重,牠們沒有攻擊性,是個性溫和的大型海洋動物,以浮游生物為食。

一頭鯨鯊在台灣市場可賣到六千美元,但是科學家說,鯨鯊活著的價值更大,因為不論是澳洲或日本海洋館所展示的鯨鯊,一年約可帶進一千兩百萬美元的觀光收入。

※ 採訪後記:進到EAWST辦公室,他們首先放了一部關於鯨鯊保育及EAWST工作的紀錄片給我看,片中提到「亞洲人捕捉食用鯨鯊,也是鯨鯊的主要威脅之一」,而台灣是第一個被點名的國家,中國也名列其中。沒想到千里迢迢去到肯亞,難得聽到自己家鄉的名字,卻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